一、石材产业发展的背景
通山石材产业的发展,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丰富的石材资源为石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础,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为通山石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
通山是一个山区县,根据地质构造,境内石材资源十分丰富。1989年,经省非金属矿产公司到通山县进行地质勘探,探明大理石矿带13条,储量约8770万m3。自此,经过20多年的不断开采发现,至2014年,探明储量约20亿m3,大理石品种近40个。并且不断发现新品种和矿点。2014年底,共开发大理石黑、红、灰、黄、绿五大系列近30个品种。品种在全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燕厦、九宫山镇、大路、南林、黄沙为大理石主产区。
域内已经发现和开发的主要品种有黑白根,雪花白、金香玉、啡网、金丝啡网、郁金香,金线罗兰、浅啡网、彩灰、珊瑚红、木纹黄、虎皮黄、松香黄、荷花绿、条纹绿、红筋红、玛瑙红、紫阳红、桔红、浅米玉、中米玉、灰米玉、紫荆花、墨玉、黑金峰、黑木纹、欧锦啡、海金丝等。 1989年,由大理石总厂申报,纳入全国石材统一编号的有5个品种。 2002年,由通山县石材集团申报纳入全国统一编号的有 20 个品种,其中,黑白根、金香玉、桔红、啡网、珊瑚红5 个品种被收录入2004年中国石材年鉴,在国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花岗石储量约5亿m3,主要分布于九宫山、太平山、太阳山,主要品种为九宫青。
板岩储量约5亿m3,主要分布于洪港镇三源、杨林和厦铺镇三宝,主要花色品种为黑色、绿色、锈色。板岩也是全国的几个重点产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全面铺开,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市政广场、公园小区、机场、车站、码头建设全面进行,宾馆、办公楼、家庭室内外装饰需求旺盛。石材以其特有的特点,成为了所有市政工程建设、楼堂馆所房屋装饰必不可少的建筑装饰材料,受到施工和使用单位的普遍欢迎,这些为石材产品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为通山石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通山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出台一系列石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鼓励、动员、组织通山有关部门和企业、个人兴办石材企业,开发丰富的石材资源。经过历届政府的持续努力,石材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通山的经济支柱产业。
二、石材产业发展的历程
通山石材产业发展经历了初始、发展、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一)开发初始阶段
石材开发初始阶段,企业规模小,矿山开采技术落后,加工设备简陋,但进行石材资源的调查,品种的发现为通山石材的后续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1976年杨林大理石厂成立至1995年,为通山石材开发的初始阶段。该阶段在杨林建立了杨林大理石厂、县大理石总厂、县非金属矿产公司,全县石材企业不到30家。年生产各类规格板材不到30万平方米。矿山开采技术落后,大理石矿山用“爬坡式”开采方式,没有任何开采设备,开采直接将黑火药品放入由手提钻机打的小孔洞,然后用导火索引爆,将石块炸裂,再将炸裂的石块用千斤顶、撬杠,从矿山分离。然后将大块的石料装上车运回工厂加工。用这样的开采方法,无法取得大的规格荒料,矿山底下的石头无法开采,只能开采矿山表面的石料,而且石料多为奇形怪状。一车石料仅能生产25m2左右的长短大小不一的板材。资源浪费十分严重,资源的利用率不到20%。
石材生产加工设备也比较落后,好的设备是龙门锯,只能够加工600毫米宽的条板,且长短不一,磨光机都是摇臂磨,由手工操作,板面光度最高只能够磨到90度,锯切的板材厚薄不一,产品质量很难达到国家标准。除县大理石总厂和杨林大理石厂外,其他的小厂大都只能够生产小板半成品,为江苏宜兴市石材企业提供原材料。
在行业管理和品种的开发上,县建材局为主管部门,负责对通山大理石总厂和杨林大理石厂的管理,同时负责对于产品的调查和开发。县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抓好石材资源的开发,县建材局做了大量工作。于1988年成立通山县非金属矿产公司,负责通山大理石资源的调查开发。在杨林大理石厂开发燕厦畅周浅米玉、中米玉、红筋红、柯家村灰米玉、杨林郭源荷花绿品种之外,由非金属矿产公司先后又开发了大畈黑白根、大路乡南山驼灰{啡网}、厦铺黄金的条纹绿大理石品种。与此同时,1989年请省非金属矿产公司对通山石材资源进行勘探调查,重点调查了燕厦柯家灰米玉、畅周米玉、红筋红、大畈黑白根、黄沙铺中通、梅田的珊瑚红、木纹黄品种等地的大理石资源情况。初步摸清了通山大理石资源的分布情况,为通山石材品种的开发和石材产业的发展开了好头。
(二)产业发展阶段
1995至2002年是通山石材发展阶段。通山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石材产业,将石材开发作为通山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工业经济的发展重点,上下联动,部门参与,形成了石材开发高潮。
1995年,省委书记关广富来通山考察,了解到通山有丰富的石材资源,结合城乡建设高速发展的实际,提出要大力开发石材资源,要搞得“地动山摇”。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关广富书记的指示精神,研究下发了通发[1994]20号《关于加快发展全县石材工业的决定》,文件明确了石材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措施。县委书记刘道明在动员会上,提出全县大力发展石材工业,县、乡、镇、村、部门五个轮子一起转。对资源开发、矿山开采、兴办企业“先上车后买票”,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干部领办、合办石材企业。2000年,县委、县政府根据石材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石材业的决定》,进一步放宽政策,规范部门收费行为,进一步优化石材产业发展环境。为学习外地石材产业发展经验,县委、县政府于1995年、2000年、分别由县长余四林、县委副书记熊国良、谢文武带队,先后两次组织县直相关及重点乡镇书记赴广东云浮、广西贺州、江苏宜兴、福建泉州水头等地考察学习。1995年,为加快石材产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通山县石材开发管理委员会,由县长余四林、刘新池先后任主任,县委副书记熊国良、谢文武、县政府副县长镇方松先后任副主任,计委、经委、土地、公安、林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负责石材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协调、督办、服务工作。
县委、县政府的一系列鼓励措施有力促进了通山石材业的发展,全县石材加工企业短短二、三年内发展到130家,矿山塘口开办了160余个,品种开发达到30多个,从业人员近2万人。矿山开采采用了比较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基本上实行了台阶式开采,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工厂加工设备有了明显的改善,很多工厂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框架锯和连续磨机、红外线切机,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市场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在生产规模上,形成了以通山大理石总厂为龙头,洪港中苏湖、杨林郭源、杨林、燕厦柯家、畅周湖畔、大畈大墈、鸡口山为辅的相对比较集中的石材工业小区。全县板材产量达到500万平方米,年实现石材工业产值5亿元。带动通山近5万余人奔向全国各地,开办门店窗口,注册装饰公司,承建工程,销售通山石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会城市,很多的二线城市,都有通山人做石材业务。推销使用通山石材产品。仅北京就有近万人。就是这些通山石材人的努力,使通山石材在全国和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产品销向全国,走向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韩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美国和中东国家就是通山石材主要的出口地,国内很多知名的工程,如北京电视塔、北京大剧院、北京西站、郑州火车站等大型工程,都使用了通山石材品种。美国帝国大厦大厅柱子,就使用了通山的彩灰大理石。
(三)产业巩固提高阶段
2003年至2009年,为通山石材产业巩固提高阶段。这一阶段,重在加强石材工业园区建设,规范矿山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通山2007年,被国家石材协会授予“中国大理石之乡”荣誉称号,2002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成为通山石材产业集群。县委、县政府针对石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抓好园区建设,壮大企业规模
根据国家当时县域经济民营化的要求,决定将大理石总厂进行破产。根据大理石总厂的实际情况,将通山大理石总厂依法破产同石材工业园建设同步进行。工业园建设由当时任通山县委书记龙良文亲自抓,亲自主持制定园区优惠政策,安排做好园区建设规划,决定政府投资建设园区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对入园企业给予重点保护,银行给予入园企业信贷支持。由于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大理石总厂依法顺利破产,石材工业园第一期工程顺利实施。当年进驻石材工业园企业18家。在2003年第一期建成投产的基础上2004、2005年继续抓好县石材工业园的扩建,新增华南、宜通、大自然、新蓝云石材等几家,工业园企业共达到23家。石材年产量由大理石总厂破产前的不足30万平方米,提高到300万平方米。厂区面积由总厂生产车间的30亩扩大到600亩,从业人员由原来不足100人增加到近1000人。厂容厂貌大有改观,生产设备得到更新、产品质量基本可以达到国家标准。同时涌现了华南、宜通、大自然、天丰、佳奇等一批湖北省重点石材企业。
2、抓好矿山规划、整顿,引进矿山开采技术和设备,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通山实际情况,对通山石材矿山进行全面清理整顿。由主管部门负责,对矿山开采进行规划设计和安全监管,提高矿山准入门槛,制止无证开采,注重环境保护。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大部分大理石矿山使用了比较先进的矿山开采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金刚石绳锯,彻底改变了原来“爬坡式”的原始落后开采方法,可以按照生产要求,生产大规格荒料,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引导、鼓励、扶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利用通山丰富的石英石和玄武石资源,加工人造板。从2012年、2013年先后有赛钻、恒博两家公司,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两条年产20万平方米的石英人造板和玄武石人造板生产线,生产石英石人造板和玄武石人造板。现在都已经正常生产,并且很快打开了市场。大自然石材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板岩、文化石的公司,从2013年开始,利用板岩加工彩条板、流水板、拼花板,粘贴板等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成为出口的主要产品。同时利用通山的泥质沙岩,大理石加工各种不同造型、不同规格的砚盘和系列工艺品,成为市场的抢手货,短短两年时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板岩产品的收入。
4、加强品牌宣传,进一步拓开市场,促进产品销售
为了进一步宣传通山石材,促进通山石材的销售,进一步提高通山石材的知名度,期间由石材开发办公室、通山石材集团公司分别于 2003 年、2004 年、2005年三次参加国家石材协会召开的石材工作会议,在会上向与会的石材协会领导和全国知名石材企业老板介绍通山石材资源。同时先后多次组织通山石材企业参加云浮、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厦门、水头举办的世界石材博览会和石材发展高峰论坛,在展会上展示通山石材,在论坛上宣传推介通山石材,联系中外客户,促进通山石材产品销售。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资引智借力促进开发
为了促进通山石材产业的发展,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多年的努力,先后引进了台湾、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广东、武汉客商来通山投资开矿山办厂。先后有台湾客商成立通山(卢氏)石材公司,生产石材工艺品。加拿大客商与通山人合资成立通山大自然石业有限公司,生产板岩、文化石工艺品系列。武汉安福公司在燕厦路口村开办大理石矿山,引进、推广使用应力集中控制静态爆破技术。澳大利亚客商、香港客商投入巨资在通羊镇新桥建设了永亮、华乐石材工业园。广东客商在九宫山富有开办了全县最大的大理石矿。在大路成立了赛钻公司,利用石英石生产石英石人造板。这些国内外客商来通山投资石材开发,对通山石材的发展和产品的销售,产品质量的提高,矿山先进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都起到了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三、产业发展效益
(一)石材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通山工业经济的发展
通山是一个山区县,工业基础薄弱,充分开发利用本地的资源,发展通山工业经济,是通山的重要举措。从1976年在杨林兴办通山第一个石材加工企业,到2014年,石材加工企业由少到多,发展到130多家,矿山企业50多个。企业规模由小到大,至2014年,石材企业成为生产厂家最多、产量最大的行业,形成了以县石材工业园为中心工业园区和洪港中苏湖、杨林郭源、燕厦柯家为中心的石材小区,还有相关的人造板企业,玄武石生产企业,石英石加工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石材板材产量年产量达到1000万平方米,石英砂年产量50万吨,玄武石年产量50万吨,建筑用石料300万立方米,全县各类大小生产型企业220家,其中“五石”产业规模企业有35家,占全县67家规模企业的56%,实现工业产值65亿元,占全县规模企业产值的 69%。上缴税收6200万元,占规模企业的70 %,石材产业形成了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玄武石、方解石的五石产业集群,经济比重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
(二)石材产业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为通山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和致富门路
石材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矿山开采,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工程装饰、产品运输,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辅料供应,矿山开采和工厂加工设备的供应和维修保养等等,形成了一个产业链条。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需要劳动力,这就为通山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从1976年通山的第一个大理石厂至现在的石材工业园,石材产业集群,通山已经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石材产业队伍,一大批代表通山石材形象的通山石材人。据不完全统计,通山在本县从事石材矿山开采,加工的人员近万人,带动物流运输业、餐饮宾馆服务业、机械设备配件修理业等几十家,近千人,在全国各地从事石材经营、装饰工程的经营务工人员有3-5万人。有很多的村组、家庭都从事石材业务。就是石材,为通山人打开了致富门路,创造了财富,增加了收入,为通山相当一部分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机遇。
(三)石材是通山的一张名片,提高了通山的知名度
通过通山石材人的不懈努力,2007年12月,通山被国家石材协会批准为“中国大理石之乡”。2008年,中国石材协会会长邹传胜亲自来通山授予通山中国大理石之乡荣誉称号。这是通山在产业上的第一个被国家级部门授予的荣誉称号。2009年,通山又被湖北省批准为石材产业集群,这些荣誉称号的取得,大大提高了通山石材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有力地促进了通山石材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通山经济的发展。现在在全国各地,哪里有工程建设,哪里就有通山石材人,哪里就有通山的大理石、文化石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武汉等地都有通山的石材商会组织,他们就是通山石材人的代表,就是这些通山石材人,内引外联,打出了通山石材名片,打开了通山石材国内外的市场,畅通了通山石材的销售渠道,促进了通山石材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各地,人们可能不知道不了解通山,但行业内的单位和人都知道通山的大理石,知道通山的石材,知道通山是中国的大理石之乡。
四、经验和启示
通山石材通过近四十年的发展,虽然成为了通山的支柱产业,是全国位列前几位的石材生产基地,但是必须看到,通山石材现在的发展规模同通山的丰富资源不相适应,同石材产业发达的地方比,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同云浮市相比,差不多同时起步,但是现在云浮市成为了世界石材都市,世界石材的集散地,但通山近几年却还是原地踏步。还有近几年发展的湖北省咸丰、河南的内乡、贵州的石阡等地,发展速度和生产规模都超过了通山。回顾、分析通山石材发展的历程,有很多的经验给我们启示,也有很多的方面值得我们总结和反思。
(一)产业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引导、扶持是关键
通山石材从七十年代中期起步,从开始的小作坊到县规模企业:从一个大理石厂,到列入全省的产业集群:从默默无闻到全国和世界知名的大理石之乡,其中的每一个发展时期,都离不开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通山石材的发展阶段,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将开发石材资源,发展石材工业作为通山工业的优先地位,“先上车,后买票”,“五个轮子一起转”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发石材,发展石材工业。正是这样,才有几十个品种的发现,几百家企业的兴办。几万人走向全国。通山石材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通山石材发展的巩固提高阶段,也是当时县委、县政府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政府采取“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进行石材工业园电力、园区道路建设,使通山石材工业园很快建成,同时积极同国家石材协会联系,争取了“中国大理石之乡”的荣誉称号,使通山的石材企业规模得到扩大,厂容厂貌得到改观,生产加工设备得到改造更新,产品质量档次得到明显提升。
现在国家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出台了很多的相关政策规定,对于政府楼堂馆所建设采取了从严控制措施,房地产建筑市场的建设也明显放缓。作为资源大县的通山石材产业,通山“五石”产业,如何在现在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为产业优势,需要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根据国家现行政策,结合通山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解决通山石材产业发展中开发与保护,发展与环保等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保持通山石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开发与保护并举,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友好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通山石材资源的开发和石材产业的发展为通山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增加群众收入脱贫致富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必须看到,由于在大规模的开发中,重发展,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虽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在矿山的开采方面,没有科学的开采规划,随意开采造成资源的浪费:没有先进的开采技术,落后的开采方式造成资源的损失:没有严格的管理,造成水土流失环境的污染、破坏。如燕厦湖畔的米玉大理石,由于没有规划开采,现在好的资源在矿山里面,现在已经无法进行开采,洪港镇郭源的板岩开发,就造成了大量的山体破坏和水土流失,一条河完全被堵塞、污染。在生产加工企业的建设中,也是没有规划,厂房乱搭乱建,生产污水随便排放,废石块到处堆积。现在要想整治,也因各方面的原因难以顺利进行。如洪港中苏湖,杨林、燕厦的柯家,还有很多的石英砂企业。因此,在后续的开发中,必须根据国家在资源开发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相关政策要求,对于矿山资源开发,按照规划开采,规模开采、科学开采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石材协会颁布实施的《矿山开采规范》要求,对现在已经开采的矿山进行清理整顿、实施资源整合,督促矿山企业严格按照规划开采,控制。减少资源的浪费。对于发现的新品种,在坚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鼓励企业进行开发。在审批环节中,坚持高起点,促使矿山企业严格按照《矿山开采规范》,严格执行矿山开采实行规划,采用先进的开采设备好技术,实行规模开采,做到环境保护和矿山效益的有机统一。为了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需要明确规定,城镇周边,干线公路旁、风景名胜区内,一律禁止开采。对于不按照开采规划,矿山规模小,开采技术落后,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的矿山,进行整顿封停。对于新的品种,在不影响环保的前提下,鼓励企业按照规划,进行高起点开发。
(三)实施园区规模集中建设,发挥企业集聚效应是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产业知名度,促进石材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通山石材产业企业的运行情况明显可以看到,县石材工业园区内的企业产品销售渠道明显地比分散的企业畅通,企业的效益也明显比分散的企业好,中国大理石之乡的荣誉称号、通山石材产业集群的称号,就是因为有了通山石材工业园。但是现在必须看到,现在的石材工业园已经明显不适应企业的扩大升级。由于石材工业园是在原来国营大理石总厂破产的情况下建设的,进入园区的业主大多是由原承包的业主购买的。由于受资金和面积的限制,园区内企业的厂房面积普遍小,设备比较简单落后。环保设施也不配套。现在根据市场对于产品质量和企业规模的要求,原来的厂房,设备已经明显不适应现在市场激烈的竞争要求,可是受厂房条件的限制,无法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规模。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新进来的外地石材企业,也需要进入园区加工生产。因此,通山石材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设新的园区。
根据通山资源分布、道路交通和现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工业园区宜分开建设。即县石材工业园、洪港中苏湖石材工业园。县石材工业园应选址县开发区内。新工业园建设同老工业园搬迁同步进行。进入园区的对象为老石材工业园内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来通山投资石材矿山的企业和通山在外面经营石材愿意回通山创业的企业。洪港中苏湖石材工业园,依托现在园区场地,将高速公路洪港出口到中苏湖的1.5公里公路修通,人园对象为洪港、杨林、燕厦的石材企业。两个圆区建设成功,将大大提高通山石材企业的规模,促进通山“五石”产业的发展,彻底改变目前通山石材企业规模小,环境“脏、乱、差”的现状。
(四)加强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做好产业管理、协调、服务工作,是保持石材产业健康、正常发展的重要措施
通山石材产业是通山企业个数和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同时也是民营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从行业的矿山开采、产品加工、市场营销,还有与企业生产配套的相关行业,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何使这个产业链能够通畅运行,加强对行业的管理、协调、服务,重视支持行业协会做好自律工作十分重要。在通山石材发展阶段,县石材开发办公室根据当时县政府关于发展石材产业的鼓励政策,在石材产业的调查研究,招商引资,协调服务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现在根据产业发展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需要理顺关系,重视和明确部门责任,支持行业的管理工作。
一是明确行业的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责,主管部门的职责应该是,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负责制定、组织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并及时协调、处理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重视支持行业协会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中的管理、协调、服务作用,如何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避免在产品销售环节中的无绪竞争,如何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诉求,帮助企业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
(执笔:廖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