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壁市大交通格局构想
1979年前,蒲圻县境内没有三级以上公路,仅有咸(宁)——羊(楼司)和武(昌)——蒲(圻)2条省道。20世纪80年代前期,蒲圻县(市)为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发展,依托地理和区位优势,制定了“以长江为龙头,国道为主轴,港站为枢纽,蒲(圻)洪(湖)公路和陆水河为主通道,水陆并进,建设‘三横二竖’(三横: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二竖:陆水河、蒲洪公路)为骨架;以市城区为中心,结路成网,沿网布点,沟通江河海,联通铁、公路,构筑大交通”的交通基础建设总体规划。
80年代后期,全市以实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计划”为平台,一步一步推进交通建设。通过“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五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至“十二五”期间,结合全市交通建设现状,统筹规划全市大交通实施蓝图:以交通主骨架、枢纽节点、农村和偏远地区交通建设为重点,增加“出口”,缔结网络,形成比较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运输方面:拓展南北通道,贯通东西走廊,扩展公路网主骨架;延伸出口路,建设连通路,加密内连外畅的农村公路网;加快公路安保建设,优化危桥改造,提高现有公路的安全和畅通能力。重点建设“四桥、四横、四纵”,“四桥”即赤壁长江大桥、芳世湾跨陆水湖大桥、车埠陆水河大桥、望山陆水河大桥;“四横”即京深线改建成一级公路,崇赵线、赤神线、随羊线改建成二级公路;“四纵”即仙崇线和武赤线改建成一级公路、赤新线改造成二级公路、嘉泉线二级公路路面改造,改建及新建村级公路1000千米,改造农村公路危桥45座。水路运输方面:以武汉新港赤壁港区建设为契机,围绕“构建江海直达水运网络,形成港口码头专业化、港口装卸自动化、港口集疏运一体化、行业监管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建成以长江为依托、内河为基础、干支相连,通江达海的水上交通枢纽。重点加强武汉新港赤壁港区建设,整治境内长江航道,航道等级由二级升为一级,可通行3000吨级以上船舶;加快陆水河节堤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对枢纽上游31.5千米和下游14.5千米航道进行整治,常年通航500吨级以上船舶;改造陆水大坝升船机,提高陆水湖库区通航能力;整治皤河新店河段,改善航运条件,满足天然四级航道船运要求;加快内河港口建设、提高装卸能力。铁路运输方面:遵循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物换装“无缝衔接”原则,加强市城区交通与2个火车客运站和1个火车货运站之间的衔接;争取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从咸宁延伸至赤壁市。航空运输方面:策划并争取在赤壁建设一座4C支线机场、航站楼面积5000平方米的项目立项审批,推动赤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建设方面:加强城市公交系统建设力度,调整线网布局结构,分等级规划线网,优化换乘枢纽;发展城市近郊公交系统,配套完善公交停车保养场等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公交网线,延伸现有9条公交线路、线网长度增加至120千米,线网密度、线路重复系数均达到国家标准。提档换型公交车辆,空调车比重达到100%,万人拥有公交车达20标台。加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或改建汪家堡、斋公岭、蒲纺、陆水湖、周画岭5个停车场。站场建设方面:以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客运便捷化、货运物流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最优化为目标,到2015年,实现赤壁城区及主要乡镇拥有满足客货流量的现代化客货运输站场、公路客源和货源进站率达到95%,确保农村外出人口重要集中地拥有客车停靠点。建设三级客运站3个,即市城南客运站、赤壁镇客运站、神山客运站;五级客运站5个,即荆泉客运站、柳山湖客运站、茶庵岭客运站、随阳客运站、泉口客运站;农村客运网点建成60个候车棚和100个招呼站。
二、赤壁市大交通建设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七五”至“十二五”计划期间,是赤壁市交通运输业的大建设、大发展时期。20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以国家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契机,以加强公路建设为主攻方向,带领全市人民发扬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精神,劈山开路,遇水架桥,提神鼓劲兴交通,促进全市交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向枢纽通畅的重大转变。至2013年,全市基本形成如经纬交织的公路、铁路、水路交通网。
(一)围绕“网络化”目标,加速公路建设
20多年间,赤壁市交通部门以扩线路、长里程、增密度、上等级为着力点,大力抓好公路建设,推进国道、省道、县(市)道、乡(镇)道、村道“五路”并进,公路网覆盖全市城乡。1986年前,蒲圻县有公路线路44条、总里程936.6千米。2013年,全市公路线路增加到878条(含村道)、总里程2439.2千米,分别比1986年增加834条和1502.6千米。其中,国道2条、121.13千米,省道4条、101.01千米,市镇道10条、167.25千米,通村公路862条、2049.85千米。与1986年比,国道实现了零的突破,省道、市镇道、村道成倍增长。
1、国道
1986年前,境内没有国道。至2002年,先后有107、京珠高速2条国道过境,填补了赤壁市国道建设的空白。
107国道赤壁段1987年, 107国道蒲圻段北线30.6千米路面建设工程动工,至 1990年,连接国道南北两线陆水二桥、蒲圻段南线路面及中伙铺公路立交桥建设完成。蒲圻市有了首条一级设计,二级施工,全长65.37千米的高等级公路。1995年,通过“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方式,国道蒲圻境内北渠桥至羊楼司34千米路面改造工程动工。1996年,完成国道蒲圻境内北线GBM配套工程10千米。2005年,全线实现GBM配套工程。2013年,完成国道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路基10千米。
京珠高速公路赤壁段京珠高速公路赤壁段从市境内泉口太平庵入口,至新店土城出口,途经官塘驿、神山、中伙铺、赤马港、蒲圻、茶庵岭、新店7个乡镇22个村,主线里程55.76千米,连接线里程26.5千米;沿线建有南溪、陆水河、白墅港、新店河4座桥梁;设有泉口、赤壁(城区)、新店3个互通区及3个收费站和1个生活服务区,总投资22亿元。1998年11月开工,2002年9月竣工。
2、省道
2013年,全市有省干线公路里程102.01千米。其中,武(昌)赤(壁)线12.96千米、仙(桃)崇(阳)线53.17千米、赤(壁)通(城)线18.68千米、崇(阳)赵(李桥)线16.2千米。
武赤公路原名武蒲公路,1998年更名为武赤公路,是咸宁市路网建设的项目之一,赤壁市路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16.75千米,市境内12.96千米,起于赤壁市与嘉鱼县交界处石埠塘,经董家岭、洪水铺、杨家岭、月山、周画岭,至107国道。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水泥砼路面;设计标准为平原微丘二级,设计荷载为汽—20、挂—100,总投资2894.11万元。武赤公路的改造建成,缩短武汉至赤壁距离近20千米,缓解了107国道的行车压力,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
赤通公路 起于通山县通羊镇,途经崇阳县,止于京珠高速公路赤壁段,全长92.85千米,市境内18.68千米。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沥青路面,桥涵与路基同宽;荷载标准:汽—20、挂—100,总投资4056万元。2000年11月动工,2002年10月竣工。2003年该路由县道升级为省道。赤通公路是沟通鄂东南地区与赣西北地区,连接京珠高速公路的一条主要通道,对密切赤壁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快赤壁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仙崇公路2003年,蒲(圻)洪(湖)公路往北延伸至仙桃市,往南延伸至崇阳县,更名为仙(桃)崇(阳)公路,起于仙桃市仙桃镇,途经洪湖市、赤壁市,止于崇阳县天城镇。市境内56.17千米,为二级公路,是连接鄂南山区与江汉平原的重要交通纽带。
3、市镇公路
1986年,蒲圻市基本实现市与镇、镇与镇公路联通,总里程936.6千米,大多为砂石路,只有官(塘驿)随(阳)、蒲(圻)东(流港)、蒲(圻)赤(壁镇)和红(旗桥)荆(泉)公路为渣油路面。2000年,以国家路网建设为契机,对市境内市、镇公路主要干线进行改造和路面安全维护工程,达标上等级。其中,嘉(鱼)泉(口)、新(店)砂(子岭)公路总里程27.16千米,总投资2270万元。2003年,对全市通乡(镇)公路进行路基改造和路面硬化升级。主要线路为:温(泉)随(阳)、官(塘驿)随(阳)、车(埠)柳(山湖)、赤(壁)高(铁)、嘉(鱼)赤(壁镇)、杨(家岭)神(山)、渣(田畈)枫(树岭)、凤(凰山)余(家桥)、城(城区)峰(雪峰山)公路。
嘉泉公路起于嘉鱼县鱼岳镇,止于赤壁市官塘驿镇泉口街,赤壁境内18千米;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沥青路面;总投资1910万元。2001年开工,2002年10月竣工。
温随公路起于咸宁温泉西岭陈家,止于赤壁市官塘驿镇随阳新田桥,全长8千米,路基宽5.5米,路面宽4.5米;设计标准为山岭重丘四级,沥青砼路面,总投资240万元。2003年4月开工,8月完工。
新砂公路 起于新店镇,止于赵李桥镇砂子岭与107国道相接。全长9.16千米,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沥青路面,总投资1364万元。2001年9月开工,2002年8月完工。
官随公路起于官塘驿镇官塘驿村,止于随阳新田桥村,全长20.8千米,路基宽6米,路面宽4.5米,设计标准为平原微丘四级,沥青砼路面;总投资735万元。2004年开工,当年完工。
渣枫公路起于赤壁镇茅铺岭村渣田畈,途经余家桥乡,止于新店镇枫树岭。全长22千米,路基宽6米,路面宽5米,设计标准为平原微丘四级,沥青砼路面,总投资660万元。2004年开工,当年完工。
嘉赤公路起于嘉鱼县鱼岳镇茶庵村,跨陆水河,止于赤壁市赤壁镇八把刀村。全长44千米,市境内7.97千米,路基宽6.5米,路面宽5米,设计标准为平原微丘四级,水泥砼路面,总投资240万元。2001年开工,当年完工。
杨神公路起于中伙铺镇杨家岭村,止于神山镇神山村,全长18.32千米;路基宽6米,路面宽4.5米,设计标准为平原微丘四级,沥青路面及水泥砼路面,总投资550万元。2004年开工,当年完工。
赤高公路起于赤壁市赤马港办事处赤马港村,止于嘉鱼县高铁镇高铁村。全长13千米,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米,设计标准为平原微丘四级,沥青路面及水泥砼路面,总投资390万元。2004年开工,当年完工。
凤余公路起于凤凰山办事处街道,止于余家桥乡街道,途经车埠镇斗门村、鸡公山村,全长25.176千米;路基宽6米、路面宽4.5米,设计标准为三级,水泥砼路面及沥青路面。1998年完成土建工程,2004年改造工程竣工。
城峰公路 起于市城区,止于荆泉雪峰山顶,全长16千米,其中上雪峰山改造路段6千米,路基宽5.5米,路面宽4.5米,设计标准为山岭重丘四级,沥青路面,总投资180万元。2004年开工,当年完工。
4、通村公路
实现“村村通公路”是一项民心工程。2003年初,根据国家实施农村“路网”建设的要求,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省交通厅联合下发《湖北省县际及县乡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实施办法》。自2004年起,国家出台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奖励办法。2004年度,对农村公路路面硬化(水泥砼或沥青砼路面)每千米奖励5万元,2005年度每千米奖励7万元,其余资金由村自筹。对此,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的优惠政策,支持、引导镇村积极筹措资金。市交通部门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的要求,在全市掀起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潮。2003年开始,对全市803条1960.76千米的通村公路进行路基升级改造和路面硬化工程建设。是年,完成简易路面39.98千米、水泥路面57.97千米。2004年,完成简易路面42.92千米、水泥路面98.02千米。2005年完成水泥路面127.96千米。2008年,全市95%的建制村通了水泥路,总里程达1000余千米。2013年,新建通村公路119千米,全市通村公路基本实现硬化,行政村通公路100%。
(二)围绕“大动脉”拉动效应,支持铁路建设
赤壁市境内原有具有百年历史的京广铁路赤壁段。2009年12月,横贯赤壁市的新一条交通大动脉京广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至此,赤壁市拥有2条过境铁路线和7条厂矿企业专用铁路线,铁路营业总里程117千米(不含专用线);拥有蒲圻、赤壁、赤壁北3个较大火车站(其中2个客运站、1个货运站)和5个小火车站(均为货运站)。在京广高铁赤壁段建设期间,赤壁市立足“大动脉”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着眼全局,服从、服务于国家建设,在征地、拆迁安置、群众关系、后勤保障等方面,全力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了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京广铁路赤壁段京广铁路史称粤汉铁路。1958年10月至1969年修建京广复线,2002年全线实现电气化运行。京广铁路赤壁段自汀泗河铁路桥1302千米997米处入境,至羊楼司铁路桥1367千米355米处出境,全长64.358千米。设有赤壁火车站。
京广高速铁路赤壁段京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简称京广高铁)。京广高铁赤壁段自赤壁市官塘驿镇幸福堰村太平庵入境,至新店镇金塘湾出境,全长52.6千米。设有赤壁北站。
铁路专用线市境内先后建有官塘驿铁路水泥采石场0.997千米专线;“七七五”国家炸药储备仓库1.499千米专线;中伙铺镇采石厂0.451千米专线;蒲圻纺织总厂10千米专线;市石油公司2千米专线;蒲圻电厂7股道3.32千米专线。
(三)围绕水陆并进,推进航道建设
市境内有陆水、皤河、汀泗河与黄盖湖、西梁湖等大小湖泊相连,注入长江,构成陆水、黄盖湖、西梁湖3大水系。因航道上建闸、筑坝、修桥,加之泥沙淤塞,航道萎缩,通航能力下降。20世纪80年代开始,市交通部门依托江、河、湖等资源优势,在抓好道路建设的同时,不断对航道进行炸礁、疏浚清淤等工作,通航能力回升。至2013年,具有通航能力的水道主要有陆水河、黄盖湖、西梁湖、陆水湖;拥有水运长江岸线18000米,其中适宜建设3000吨级深水码头岸线8000米,已实际利用2500米。
陆水河全长183千米,赤壁市境流长81.5千米,至洪庙口注入长江。陆水水库主坝以下至洪庙口河段45.5千米,是市城区通达长江并出海的水路运输唯一航道。通过多年养护管理,1997年,该航道被省航道管理部门定为五级航道标准,可通过300吨级船舶,通航率全年50%以上。
黄盖湖位于新溪河(皤河)下游,为赤壁市与湖南临湘市共管,平均水深1.5米,水域面积86平方千米,其中赤壁境内27平方千米,可全年通航。
西梁湖为嘉鱼、咸安、赤壁三县(市、区)共管,水域面积156平方千米,赤壁境内37.5千米;枯水期水深1.5米,丰水期水深4米,可全年通航。
陆水湖即陆水水库,水域面积57平方千米,设计水位55米。陆水库区47千米静水航道,丰水期水深10米左右,能满足300吨级船舶航行。
(四)围绕通行便捷,合理布局桥涵建设
从有利于交通流畅,有利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出发,赤壁市交通道路桥涵建设力求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安全便捷、造型美观。至2013年,市境内建有永久性桥梁112座,涵洞3507道(国道421道、省道379道、县道664道、乡道2043道)。其中,大型公路桥8座、铁路桥2座。8座公路大桥中,京珠高速公路有4座,即:南溪、陆水河、白墅港、皤河大桥。2座铁路大桥,即:京广铁路蒲圻大桥、京广高速铁路赤壁大桥。市管公路大桥4座,即:蒲圻大桥、陆水二桥、东洲大桥、泉口大桥。
蒲圻大桥 又称陆水一桥,横跨陆水河,连接沿河大道与河北大道,1968年建成通车。桥长203.6米,5孔;桥高11米,桥面净宽7+1×2米,设计荷载:汽—43、拖—60。1994年在原桥面9米宽的基础上左右两侧各加宽2米。
陆水二桥 为107国道赤壁段一座大型桥梁。主桥全长235.08米,宽18米,4孔,净跨50米;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1986年3月动工,1989年11月正式通车,总投资1103.7万元。
东洲大桥 全长267.5米、10跨11墩24根钻孔柱;桥面宽20米,双向Ⅱ车道,主车道宽15米,两边人行道各2.5米;桥底高程35.5米,桥面高程37.5米。设计荷载汽—20、挂—120、时速40千米。2002年5月开始筹建,2005年5月建成通车。
泉口大桥 为京珠高速公路连接线,桥长166.16米、宽12米;8跨,每跨20米;设计为预应力箱形简支梁桥型,每柱2墩,U型台;荷载汽—20、挂—100。2000年6月动工,2002年6月竣工。
(五)围绕高标准,优化道路技术等级建设
按照“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的要求,赤壁市交通道路等级不断提升。市境内既有高速公路,又有高速铁路。2013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中,等级公路2038.3千米,占总里程的79.5%。其中三级以上公路349.72千米,占总里程的14.23%。三级以上公路中一级公路104.93千米,占4.27%;二级公路159.32千米,占6.48%;三级公路85.4千米,占3.48%。京珠高速公路境内3个互通口连接线全部为高速公路标准。蒲洪公路蒲圻至赤壁镇路段通过改造扩建,成为了旅游快速通道。通村公路基本实现路面硬化和安全达标。航道、港口、码头建设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通航能力大幅提升。
(六)围绕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增强运力建设
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赤壁市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不断增强。
1、公路运输 运输设施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配套升级;运输线路由少到多形成网络,覆盖全市城乡;运输范围从市区辐射到周边县市,扩展到东南沿海大中城市;运输市场逐步开放,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多种运营形式、多家经营、繁荣活跃的运输市场基本形成,综合运输能力成倍增长。2013年,全市拥有公路运输线路74条(不含村道),其中跨省11条、跨地(市)6条、跨县(市)9条、市镇线路48条;拥有各类营业性机动车辆4086辆(其中客车356辆、货车2999辆、出租车321辆、其他410辆);客运周转量9.965亿人千米、货运周转量8.35亿吨千米;线路数、车辆数、客运量、货运量分别是1986年的1.68倍、2.95倍、8.88倍和75.29倍。全市交通物流总额30亿元,占GDP16.5%,物流业增加值13亿元,占GDP7%。在发展国、省干线运输的同时,市交通部门积极鼓励“车头向下”,把农村客运站点设在农民家门口,把通村客车开到农民家门口。全市所有乡镇都开通了客运班车,行政村班车通达率100%。2013年,市城区拥有公交线路9条,公交始发站6个、电子站台50个,公交车307辆,年客运量5397万人次。
2、铁路运输 2003年,市境内有京广铁路赤壁车站、京广高铁赤壁北站2个客运站和汀泗桥、官塘驿、中伙铺、蒲圻、茶庵岭、赵李桥6个货运站。赤壁车站每天有31趟旅客列车停靠,日均发送旅客近2000人次,年发送旅客近72万人次。赤壁北站每天有30趟旅客列车停靠,日均发送旅客1100多人次,年发送旅客近33万人次。6个货运站年货物发送量累计约300万吨。
3、水路运输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提高陆水河下游45.5公里河段通航能力,在省、地交通部门的支持下,对河段进行航道疏浚。通过2年的炸礁工程,使陆水河延长2个月的通航时间。90年代中期,晨鸣纸业、蒲圻电厂、银轮起重等大型工业企业纷纷入驻赤壁,芦苇、煤炭、钢材等物资的港口吞吐量大幅增加,全市港口建设迎来新机遇。1995年10月,历经3年建设的长江赤壁1000吨级货运码头竣工交付使用。2005年,私营业主在长江赤壁港区先后兴建4个货运码头。2009年,总投资3.94亿元的节堤航电枢纽工程动工兴建。截止2014年,概算投资3.94亿元的节堤航电枢纽一期工程已完工并网发电,船闸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概算投资4720万元的陆水河航道一期14.5千米疏浚工程已完工。计划工程全部竣工后,将进一步提高陆水河航运能力。全市有港区3个、码头10个;有货运船舶73艘,总运力1230吨位,年货物周转量108733.8万吨。一个以长江为依托,内河为基础,干支相连,通江达海的内河航运体系逐步形成。
(七)围绕完善服务,配套站场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以站、场、公司、港埠为主体的交通运输服务机构有了突破性发展,服务设施不断配套完善。1987年,全市只有1个汽车客运站——蒲圻客运站,且隶属咸宁地区汽运公司,没有正规的货运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客流量增大,营运车辆增多。为了做到“车归站,人归点”,市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农村客运站点少、候车条件差的实际状况,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建成荆泉汽车站、官塘驿汽车站、赤壁(镇)汽车站、神山汽车站。1997年,建成蒲圻客运中心站,被省评定为二级“AA”站,蒲圻客运站被评为二级“AAA”站,乡镇客运站均通过咸宁地区(市)交通局验收。2005年,面积约2500多平方米的公路货运站建成使用,填补了赤壁市交通运输史上无货运站的空白。2009年,投资2400万元,占地面积43.3亩、总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赤壁市客运中心动工兴建,2011年4月建成运营,为提高赤壁市交通枢纽能力,树立大交通形象,优化发展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截止2013年,全市共有汽车客运站(中心)1个、货运站1个,汽车(客、货)运输公司4家,在城区及乡村设立候车亭(棚)203个;有铁路客运站2个、货运站6个;有水运港区3个、码头10个。
市汽车运输总公司 1994年,由市汽车运输总公司与客运公司合并组建。主营:班车客运、出租客运、普通客运、货物运输、客运站经营等,兼营汽车修理、汽车零配件销售等业务。2013年,公司拥有营运车辆302辆,其中客车227辆(中级客车89辆、高级客车56辆、卧铺客车17辆)、出租车75辆;有主要客运线路57条,年营运收入4000万元。
市联合运输总公司 是一家具有国家二级资质的货物装卸运输专业企业,下辖铁路作业所、货运一站、货运二站、货运三站、货运站及装卸公司和货运一、二公司等单位。主营货物运输、货物装卸、货运代理等;兼营汽车出租、汽车修理、汽配销售等。公司拥有各类运输车辆180多台(套),年货运量500多万吨。公司是鄂南地区经营历史最长、经营规模最大的国有专业货运企业,是中国联运企业协会会员单位。公司运输业务辐射鄂南地区各县市、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连续多年年运输吞吐量居咸宁市同行业之首。
赤壁市客运中心 由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投资2400万元兴建,占地43.3亩;按国家2级站标准建设,2009年4月动工,2012年4月建成运营。总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站内停车场面积13600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2380平方米;设有候车厅、售票厅、旅客休息室、超市等服务设施。设计发车位19个、停车位135个;拥有省际、地(市)际、县(市)际客运班线21条,日发客运班次71个。
蒲圻车站 位于市城区南郊,京广铁路1340千米414米处,占地30.31平方千米,是一个百年老站,也是京广铁路赤壁段的一个大站。自建站以来一直为赤壁、崇阳、通城、嘉鱼、洪湖等县市及毗邻江西、湖南部分县市的人流、物流聚散地。2003年在市城区北郊新建成火车客运站——赤壁车站,蒲圻车站客运业务分出,专门从事铁路货运。〖HJ2.2mm〗
赤壁车站 位于市城区北郊,京广铁路1329千米106米处。2003年6月建成运营,车站主体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为武汉铁路局管辖的三等客运站。车站内设运转、客运、票务、行包4室及1个售货部;有候车厅、售票厅、行包房、贵宾室等设施。候车大厅顶部装有卫星定位报时钟。车站日均接发列车94对,其中办理客运业务31趟。2013年春运期间,日最高发送9128人。车站在市城区中心和嘉鱼、崇阳、通城、洪湖等周边县市设有售票点。在“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车站还组织旅游专列,发往全国各旅游景区。每逢元旦、春节,车站根据旅客流量,加开临时客车。车站站前广场开通了2路、4路公交车,直达市区;巴士、的士出租车24小时在广场候车服务。
赤壁北站 位于市城区北郊,是京广高铁武广线上的三等站,与京广铁路上的赤壁车站相望,两站直线距离2千米。赤壁北站主要由站房和站台两部分组成,按2008年高峰小时流量880人、最高聚集人数500人规模设计,总建筑面积6230平方米、地下通道面积552平方米、候车大厅面积27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80人候车。建有2个站台,站台雨棚为无柱式,遮盖面积10870平方米。赤壁北站设计新颖,造型别致,既充满时代气息,又具有鲜明的赤壁地域特色和三国赤壁文化传承,成为京广高铁赤壁段上的一大景点。
蒲圻港区 处在陆水河城区段,上起鲫鱼桥,下至造纸厂,岸线长3890米,水域面积23.3万平方米,堆场1.7万平方米,仓库600平方米,泊位21个,最大靠泊能力200吨,年吞吐量52.6万吨。港区4个码头中3个直立式泊位,1个斜坡泊位。最大码头为陆水二桥码头,长400米、宽20米;设计为200吨级4泊位,年吞吐量50万吨。总投资4900万元的望山兴达货运码头一期工程于2012年开工建设,至2013年,已完成货币工程量3000万元。
长江赤壁港区 位于长江赤壁江段,上起铁山咀,下至洪庙,岸线长14千米,港区水域面积0.65平方千米。1986年,在赤壁矶头上游100米处建成赤壁汽渡高低水位码头。1993年,港区有泊位13个,靠泊能力1000吨,堆场16万平方米,货物年吞吐量36.97万吨。同年,在赤壁矶头下游兴建1000吨级货运码头,岸线长250米,水域面积4万平方米,最小作业水深3米;有露天货场200平方米、泵船1艘、方箱30米;港区道路1040米,专用公路1.8千米。该港区是规划中的武汉新港赤壁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立足多方筹资,大力增加投入
在构筑大交通的历程中,赤壁市发扬“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争”劲和“韧”劲,采取争取国家项目资金、银行贷款、地方自筹、招商引资等多种举措,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1986—2013年,在市境内国道(高速公路、107国道)、省道、县(市)道、乡(镇)道、村道建设中,国家、省、地(市)、县(市)共投入建设资金64.59亿元,平均每年投入2.22亿元,相当于1986年投入647.7万元的34.4倍。其中,“十二五”期间,争取省交通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35.3亿元,是“十一五”总投资13.6亿元的2.6倍。
三、赤壁市大交通发展蓝图展望
赤壁市在“十三五”计划目标中,交通建设以打造公、铁、水、空联运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主攻方向,在抓好各项交通运输续建、新建工程的同时,着力启动和实施“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公路项目44个、港航项目10个、站场项目11个,总投资86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1.8亿元。推进洪崇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国道改建66.3千米(其中:G107咸宁市赤壁段改扩建52.8千米,武赤线赤壁段改扩建13.5千米);省道改建78.48千米(其中:S359石铁线官塘驿至石家祠段改建22.95千米,S361大羊线大竹山至随阳段改建7.59千米,S361大羊线双泉至羊楼洞段改建30.82千米,S418渣枫线余家桥至新店段改建12.62千米,S319崇赵线改建4.5千米);县乡公路改造74.338千米(其中:X034凤余线改建25.176千米,X084八新线改建15.483千米,X122蒲八线改建13.852千米,X031西杨线西凉至神山段改建19.827千米);建设疏港公路16千米(其中:望山码头至仙崇线6千米,赤壁港区疏港公路10千米);建设通村公路500千米;建设赤壁长江公路大桥、车埠大桥、熊家湾大桥。港航建设:完成投资17亿元。新建8个港口码头(赤壁长江货运码头、林浆纸一体化工业园码头、赤壁长江危货码头、赤壁长江件杂码头、陆水河散货码头、陆水河1号旅游码头、陆水河2号旅游码头、陆水湖散货码头);完成31.5千米航道整治;建设1个水上搜救中心。站场建设:完成投资2亿元。新建5个五级站(茶庵岭综合服务站、柳山综合服务站、泉口综合服务站、随阳综合服务站、羊楼洞综合服务站)、1个三级站(赤壁镇汽车客运站)、1个出租车综合服务中心;建设2个物流园区(赤壁市永和港航物流园,赤壁市交通物流配送中心)。到2020年,力争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70.25千米,100%的行政村通油路。公路建设实现主骨架公路高等级化,国、省道干线一级化,市级公路二级化,100%的通村公路路面黑色化,旅游公路美化、标准化。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800千米,公路密度达到162.5千米/百平方千米,等级公路比重达到82%。运输供给与社会需求基本平衡,运输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城市运输快速化、长途运输网络化、短途运输便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