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亮红色文化 助推咸宁超越
咸宁是光荣的老革命根据地,以咸宁六地为主体的鄂东南革命根据地“依靠自身,独立创建;起步最早,发展迅猛;动员最普遍,斗争最深入;根据地面积最广,稳定、巩固时间最长。是湘鄂赣根据地最稳固的战略后方,是湘鄂赣根据地最重要、最深厚的兵源基地,是湘鄂赣根据地最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李福珍论文《鄂东南根据地发展历程、特点及在发展、巩固湘鄂赣根据地中的地位和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咸宁有10余万人为革命英勇捐躯,其中在册革命烈士1万余人。 “红色教授”钱亦石、“青年楷模”何功伟、 “没有走上授衔台的将军”叶金波,都是咸宁籍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监察部长钱瑛,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黄永胜,少将阮贤榜、阮汉清、殷承桢、赵国泰都是咸宁籍的将军。革命老前辈彭德怀、罗荣桓、王震、何长工、黄克诚、罗亦农等在咸宁留下了战斗的足迹,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鄂东南道委书记吴致民、湘鄂赣省军区北路指挥部参谋长肖克允、鄂东南独立红三师师长肖高蔚都牺牲并长眠在咸宁。尤其是咸宁发生了名震中外的北伐汀泗桥战役、诞生八七会议后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鄂南秋收暴动等,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发利用党史资源,炫亮咸宁红色文化,可以助推咸宁弯道超越,早日实现市委提出的“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建设国际生态城市”的宏伟目标。
一、咸宁党史资源丰富
2010年10月,市委党史研究室根据上级党史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市委的安排,完成了全市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全市重要革命遗址共计123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43处,如鄂南暴动莲花塘遗址、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和红三团前委扩大会议遗址等;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2处,如罗荣桓纪念馆、鄂东南道委扩大会议遗址等;革命领导人故居12处,如彭德怀旧居、钱瑛故居、王首道旧居、钱亦石故居、何功伟故居、王震旧居、张体学旧居等;烈士陵园、纪念碑、塔15座,著名烈士墓15座。
二、咸宁红色文化现状
一是党史资料得到了大力挖掘和抢救,党史岀版成果丰硕。市委党史研究室整理编辑、出版发行了党史资料、正史、组织史资料、英烈传、人物传记共32种,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咸宁历史》第一、二卷,《鄂南英烈传》共4卷;县、市、区党史部门编辑出版49种
二是党史素材被提炼加工成文艺作品,党史宣传教育进一步普及。党史部门与有关单位协作,拍摄了电视片《元帅从这里起步》、《功勋》、《铁骑南征》及徽电影《钱英回乡》等。以通山人民革命史为素材的5760行的长诗叙事诗《通山革命山歌》已创作完成。
三是党史人物研究不断加强,岀现了一批佳作。除党史部门、新四军研究会等机构外,民间岀现了一批研究、撰写党史人物传记的作家,在党史部门的帮助下,完成了《叶金波传》、《黄菊庄革命春秋》、《青年楷模何功伟》、《钱瑛传》、《钱亦石》、《李先念与嘉鱼》、《李平革命记》等著作。
四是党史研讨、纪念活动正在走强,效果明显。市委党史研究室“鄂南建立八七会议后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课题”研究正在深入进行。通山、通城多次举办鄂南秋收暴动与红色政权研讨会、座谈会,取得了成果,扩大了影响,引起了社会和党史专家的普遍关注。通城县申请承办2018年第五届湘鄂赣苏区论坛,获得成功。纪念建党节、建军节、红军长征胜利等活动日益隆重,到烈士陵园、墓瞻仰、献花活动日益普及。
五是革命遗址保护逐渐被重视,不断深入人心。市政府于2004年公布了第一批10个革命遗址保护单位,对革命遗址保护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现在一些地方民间保护革命遗址的热情很高,要求开发利用革命遗址的要求也很高,并有实际行动。通山县石门村村民筹资十几万元建起了红色门楼、党史墙,迁葬烈士墓,保护革命遗址,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在红色文化日益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自己的不足。主要是:一是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太少,党史工作机构创作的党史人物传记不多,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力度不大,这种局面有待改观。
三、咸宁红色文化发展思考
1、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打造大党史格局。这方面,我们缺少像遵义、恩施、红安、修水、阳新等地一样的红色文化氛围。应该认识到红色文化对党员干部的党性熏陶、对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咸宁经济发展的推动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社会发展红色文化的氛围,打造出在全省乃至于全国有影响的红色文化品牌。
2、立法保护,依法保护。通过市人大立法,给予革命遗址、纪念设施法律保护。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烈士墓等的保护应纳入法律保护条款,对违法行为依法惩处。
3、政府命名,分散保护。由市委、市政府发文命名第二批甚至第三批革命遗址保护单位,使保护革命遗址既有法可依,各县市区又有革命遗址可保。革命遗址保护要建立健全责任制,落实到实处。由各县市区向上争取资金加强保护和开发利用。
4、作好规划,分步实施。把红色文化打造作为实现咸宁绿色崛起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纳入党建、廉政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的范畴。市政府制定总体规划,各县市区负责实施,分步进行。
5、民间运作,政府补贴。革命遗址属私有财产的,可以通过协商,征为公有;或私人住房每年给居住者一定的看护、维修补贴费用。集体用房也给予维护补贴。民间作家编写红色题材的文艺作品,党史部门应大力提供帮助和服务,财政予以资金支持。
6、兴建设施,打造基地。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黄麻起义等都建造纪念设施,鄂南暴动可能是极少数没有建立纪念设施的起义之一。鄂南暴动打响了全国农民武装暴动的第一枪,建立了党在“八七”会议后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通城劳农政府、通山工农政府委员会)和第一个市级红色政权(鄂南土地革命委员会);通城、崇阳两县的农民自卫军参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参加领导鄂南暴动的鄂南特委领导符向一、吴光皓、刘镇一等人还参加了对黄麻起义的领导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鄂南秋收暴动为建立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贡献。建议市政府规划并建立鄂南秋收暴动纪念碑或纪念馆,打造成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咸宁的热情,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建设国际生态城市”提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