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
鄂南党史大事、革命烈士简介
2019-06-14



中共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编

2018年8月


 

 

    根据市委领导安排,市委党史研究室承担了鄂南烈士陵园展板《鄂南党史大事革命烈士简介》解说词的撰稿任务。本文为量身定做,主要参考《中国共产党鄂南历史》,将35万字的历史概括成1万多字的18件大事。并依据《鄂南英烈传》等书选择介绍18位革命烈士。它印在烈士陵园的展板上,是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是一项展示咸宁风采的“红色宣传工程”;把它印成书,可以当作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普及材料。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出现遗珠之憾和不妥之处,仅供参考之用。


 

 

鄂南党史大事

鄂南建党

支援北伐

大革命风暴

鄂南秋收暴动

红五军创建九宫山苏维埃政府

红五红纵队开辟鄂东南

粉碎三次“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

兰田会议

石门坎会议

三年游击战争

通城谈判

恢复发展鄂南党组织

建立地下交通线

创建独立五团

新四军开辟鄂南抗日根据地

南下支队开辟湘鄂赣边区抗日根据地

鄂南迎接解放

革命烈士简介

陈寿昌

沈昌亚

钱素珍

肖高蔚

肖克允

吴致民

戴德昌

钱远镜


鄂南党史大事

 

鄂南建党

   鄂南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这有赖于中央、省委对鄂南的关注和重视。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后,上级党组织派共产党员到鄂南各县建立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1924年春,李兆庚创办的通山县私立镇南中学开学,共产党员魏书受中共武昌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武昌地委)委员长陈潭秋派遣,前往镇南中学任教,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建党工作。1925年4月成立中共镇南中学小组,6月改为支部,为鄂南第一个党支部,陈钟任书记。中共崇阳县支部于1925年12月成立,沈蘅苏任书记;中共蒲圻县特别支部委员会于1926年3月成立,沈国桢任书记;中共咸宁县特别支部委员会于1926年7月成立,聂洪钧任书记;中共通城县马港支部于1926年8月成立,赵世当任书记;中共嘉鱼县支部于1926年10月成立,熊道照任书记。经过发展,通城、通山、崇阳、蒲圻、咸宁于1926年10月至12月先后成立县部委(即县委),嘉鱼县于1927年4月成立特支。各县中共部委建立后,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立即帮助改组国民党县党部、区党部,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1927年8月,成立以吴德峰为书记的鄂南特委。从此,鄂南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土地革命,坚持抗日救亡,迎接全国解放,前赴后继,英勇斗争,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应有贡献。

图片1.png

1926年9月至1927年7月,中共党组织在鄂南分布示意图

  

支援北伐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北伐战争。192679日,北伐战争拉开序幕。8月中旬、9月初,北伐军先后占领通城、蒲圻、崇阳、嘉鱼、咸宁、通山各县县城,并任命上校万世勋为通城县长,中共党员徐德兰为崇阳县长,推动了各地中共组织和工农运动的发展。战争中,鄂南人民大力支援北伐军,加快了北伐进程。在嘉鱼,中共嘉鱼县委动员农协会员为北伐军带路驰援汀泗桥战役,清除旧知县;李文卿等人组织上百船只运送北伐军过江,绕攻汉阳、汉口,策应主攻武昌,为北伐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持。汀泗桥战役更是北伐战争中关键一仗。825日晚,汀泗桥战役打响,成三路包围之势。担任正面主攻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是“铁军精神”之滥觞。当时,汀泗桥三面环水,不利进攻。27日拂晓,中共咸宁县委负责人聂洪钧领导咸宁的农民土枪队、破路队、向导队配合北伐军作战,北伐军向汀泗桥守敌发起全线总攻,至上午9时获胜,战斗结束。此役毙敌千余人,俘敌师参谋长以下军官157人,士兵2296人,及大量军需物资。北伐军乘胜追击,于当日11时占领咸宁县城。29日晨,北伐军打响另一著名战役——贺胜桥战役,至31日结束。此役俘敌军官201人,士兵3334人,毙伤敌军数以千计,大炮24门,及大量军需物资。“两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进攻武汉的通道,为北伐军攻占武昌城和湖北战场的迅速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2.jpg

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纪念馆


大革命风暴

   中国大革命是一场19241927年国共合作下形成的革命运动。随着中共党组织的建立与国共合作的开展,鄂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商民动动逐渐开展起来。北伐军进入鄂南后的1926年秋至1927年春,鄂南各县农民协会、工会、学生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商民协会等群众组织和农民自卫军普遍建立,工农动动日益发展,达到高潮。广大工农群众深入开展斗争土豪劣绅、减租减息、禁止赌博、禁止吸毒、禁止买办婚姻、给妇女放足剪发、创办平民学堂、斗争奸商、驱除反动军阀、驱逐洋教士等运动,扬眉吐气。当时实行一切权力归农会,农会捕捉、公审、镇压了一大批土豪劣绅、不法分子。空前剧烈的农民运动引发了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化,动摇了以豪绅地主、封建官僚为代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引起了反动派的极端仇视和疯狂反扑。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夏斗寅于5月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师策应,进攻武汉,被北伐军击溃,残部蹿扰鄂南,在各县支持反动派破坏革命组织,大肆屠杀共产党干部,逮捕关押革命群众。其中最严重的为通山“五二一”惨案,中共通山县委书记陈钟、黄中策、刘昌恕等8位共产党干部同日被杀害。鄂南惨案发生后,各县人民协同北伐军平叛,坚持同夏斗寅叛军作坚决斗争,恢复组织,继续工作,不断取得胜利。通过工农运动和反抗夏斗寅叛军斗争,鄂南党组织和革命群众提高了政治觉悟和革命警惕性,丰富了斗争策略和作战经验。

图片3.jpg

革命烈士吴礼执记述通山“五二一”的日记《叙逃难详情》


鄂南秋收暴动

   1927年,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农民秋收暴动。湖北省委确定鄂南为全省暴动中心,符向一等40余人被派往鄂南开展工作。在鄂南特委成立之前,由符向一主持工作,派出党员干部到各县传达“八七”会议精神。8月底,吴德峰任鄂南特委书记。中共长江局书记兼湖北省委书记罗亦农两自到鄂南,布置秋收暴动,确定99日举行全区暴动。根据省委要求,鄂南南三县提前“骚动”。8月中旬,崇阳农军取得洪下暴动胜利后,由叶重开率领转移到通城,与通城农军一道于820日智取通城县城,成立崇通农民革命军和通城县劳农政府,朱春山任主席。通山农军于830日占领县,成立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夏桂林任委员长。蒲圻农军于98日取得“中伙铺劫车”胜利,鄂南总暴动开始。接着,嘉鱼农军成功举行米埠暴动,咸宁农军攻下汀泗桥、马桥等重镇。但是,由于99日发生“新店事件”,鄂南农民革命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漆昌元被叛变的“人民自卫军”杀害,特委机关被打散,失去统一指挥,且敌我力量悬殊,各县暴动终归失败,有的转入地下,有的转移到深山老林坚持斗争。鄂南秋暴打响“八七”会议后全国秋收暴动第一枪,建立全国第一批县级红色政权;罗荣桓率领崇通农军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鄂南秋暴的领导人符向一、吴光浩、刘镇一参加领导了黄麻起义,不少鄂南农军战士参加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三个苏区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4.jpg

鄂南秋收暴动指挥部旧址——赤壁市莲花塘


红五军创建九宫山苏维埃政府

   19287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9月初,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主力向鄂南通城、崇阳、通山进发,沿途消灭各地民团、警察,捣毁国民党县、区政府,处决反动分子,发动群众,深得民心。9月上旬,红五军登上九宫山凤凰岭,山下党组织带领群众担粮携酒,前来慰问红军,向红军提供情报,请求红军帮助地方恢复重建革命组织,开展斗争。99日,红五军抽调30名指战员组成3个小分队,到山下的船埠、宝石、界牌等地活动。彭德怀随分队长姚喆率领的一分队到西港、船埠,帮助恢复九宫山党小组、赤卫队,消灭横石潭民团,成立鄂东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九宫山苏维埃政府。大会选举程庆希为苏维埃政府主席,李金锤、程功泗、程怡坤、朱桂娣为执行委员,分别负责土地、财务、赤卫、妇女等工作。会上,反革命分子九宫道观主持谈明礼受到审判制裁;宣布没收土豪劣绅成洪彬等人的全部山林,分给各村公有;接收竹林寨纸厂,公布改善纸工生活待遇的条例。这些革命措施,深受群众拥护。同时,滕代远、李灿所带的两个分队,分别在宝石、界牌发动群众,成立宝石、界牌赤卫队。一周后,红五军离开九宫山。离开前,派人向各地赤卫队赠送枪支弹药。红五军在九宫山的革命活动,极大地鼓舞了人民革命信心和斗志,影响深远。1929年,红五纵队来到通山,当地群众就问他们是不是江西过来的红军?是不是彭德怀的队伍?红军成了人民群众心中的救星。

图片5.jpg

九宫山苏维埃政府旧址——周家大屋 


红五红纵队开辟鄂东南

   19296月,红五军决定以第五纵队开辟鄂东南革命根据地。9月上旬,红五纵队在司令员李灿、党代表何长工率领下进入崇阳,由崇阳县委书记袁青作向导攻下县城,尔后,一路克取通山多个重镇。10月中旬,由大冶中心县委书记吴致民与何长工主持,在黄沙铺召开五纵与大冶中心县委党委联席会议,大冶、阳新、通山、通城、崇阳、咸宁等县县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宣传学习了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决定创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10月中旬,五纵在通山赤卫队配合下,攻下通山县城,成立通山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叶金波任主席。接着,五纵攻克大冶、阳新县城,程子华领导“大冶兵暴”取得胜利,各县统一开展了1930年的年关斗争、“三一八”大示威、“红五月”暴动,开创了良好局面。阳新县于19305月成立苏维埃政府,黄玉田任主席;大冶县于1930年初成立苏维埃政府,吕松山任主席;崇阳县于19314月成立苏维埃政府,刘道炳任主席;通城县于19314月成立苏维埃政府,胡赤任主席;蒲圻县于19314月成立苏维埃政府,潘世传任主席;咸宁县于1931年4月成立革命委员会,章少山任主席;嘉鱼县成了区苏维埃政府。五纵进入鄂东南以来,各县先后成立了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府,深入开展土地革命。19315月,成立鄂东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曹玉阶任主席,标志鄂东南苏区初步形成。19326月,成立鄂东南苏维埃政府,盛茂炯任主席,鄂东南苏区进入鼎盛时期。

图片6.jpg

咸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菖蒲塘


粉碎三次“围剿”

   19306月,红五纵队在大冶扩编为红八军,与红五军组成红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6月下旬,红三军团进入通山县城,并在圣庙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确定向岳阳进军。红三军团离开鄂东南前抽调部分骨干,交给鄂东、鄂南特委,筹建红军。7月,红三师七团成立。193012月下旬,红十六军攻占通城县城,全歼守城敌军,缴枪1347支,俘敌1000余名。19311月底,鄂东南反第一次“围剿”斗争以阳新沿埠头大捷为标志结束。2月,红军独立二师、三师正式成立,红三师辖七、八、九3个团,共2000余人。5月,红三师全歼阳新县小箕铺守敌一个营,鄂东南反第二次“围剿”斗争打响。3月、6月,红三师两次攻打通山西坑潭驻敌,歼敌两个营。7月下旬,红十六军、红三师和地方武装约2万人取得阳新玉岭山战斗胜利,全歼敌军1个团。8月,鄂东特委与鄂南特委合并,组成鄂东南特委(道委),下辖湖北阳新、大冶、鄂城、通山、咸宁、蒲圻、崇阳、通城、嘉鱼、江西武宁、瑞昌11个县委和赣北特区委(通城县委改属省委直接领导),共产党员3万余人,红色区域面积、人口均占湘鄂赣苏区的二分之一。9月,鄂南警卫营转战蒲圻,歼敌1个连,取得红庙战斗胜利;10月,红十六军、红三师、鄂南警卫营及地方赤卫队1000余人,歼敌1个营,取得蒲圻新店战斗胜利。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鄂东南苏区党组织、政权、群团、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图片7.jpg

红三军团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圣庙


第四次反“围剿”

   自1931年冬起,国民党加紧准备对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到19329月,驻鄂东南敌军由15个团增至30个团。敌人以重兵包围苏区,占领较大城镇,修筑碉堡,截断苏区与外界联系。193111月,红十六军、红三师与通山独立团1000余人,在大畈歼敌1个营,连长以下官兵300余人参加红军。12月,红军移师咸宁,包围铁路附近敌军两个团,歼敌190人。19322月,红军在阳新刘星湾歼敌350人。6月开始,敌人加强进攻处于鄂豫皖、湘鄂西苏区与中央苏区中枢地带的鄂东南苏区。根据蒋介石“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和“稳扎稳打,只求成功,不计时日,不计代价”的原则,敌军改变了“围剿”战术:政治上进行欺骗宣传,强迫根据地民众“自新自首”;组织上实行移民并村,实行“五户联保”;经济上严密封锁,禁运生活、生产及军用、药用物资;军事上采取“蚕食”方针,建筑碉堡,步步为营,分割包围,逐渐推进,各个击破。7月上旬,红十六军、红三师合攻通山县城,歼敌两个团。12日,红军在通山山口铺歼灭欲逃往咸宁之敌120人。16日,红十六军、红三师分别取得咸宁马桥、官埠桥战斗胜利,共歼敌1个团又2个营。《红色中华》报头版头条刊登《湘鄂赣红军大获胜利》,报道红军在鄂东南“一周四捷”。事后,敌人加强进攻鄂东南苏区首府龙港镇。为保存革命力量,避免过大损失,道委于9月初将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红军医院与伤员、兵工厂、被服厂、政治学校、银行等后勤机关转移到通山境内的九宫山、沙店等地。

图片8.jpg

红色中华报新闻——《湘鄂赣红军大获胜利》


兰田会议

   193212月,鄂东南道委转移到通山兰田、黄沙一带。19331月、3月,道委两次在兰田召开扩大会议,通称兰田会议。第一次会议,根据鄂东南苏区被敌人分割成河北、咸通、龙燕、龙湖几大块的现实,决定成立通山、阳新、龙燕3个中心县委与河北、河南两个指挥部;要求各中心县委、县委把扩大红军作为首要任务,迅速恢复红三师3个团建制;筹建地方武装河北师和赣北师。会后,各项任务实现,红三师、游击队共发展到4000余人,19329月以来的被动局面得到扭转。第二会议,根据《省苏来信》精神,作出成立红十七军的决定。会后,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战斗,第四次“围剿”被粉碎,鄂东南地方红军发展到5000人。193381日,红十七军在通山县黄石洞成立,下辖3个师,红三师为主力,赣北师编为红一师,河北师编为红二师。12月下旬,红三师按省军区指示,准备与红十六师合击燕厦之敌。红三师正准备歼灭守敌时,计划负责阻击敌人援军的红十六师未能参战,龙港援敌赶到,红三师只得转移到阳新县木石港。19341月,红十七军执行攻打木石港的任务。这次作战,红十七军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与敌人硬拼硬,虽然取得打下2座大碉堡、歼敌1个营的战果,但是,红一、红二师被解体,红三师只剩1000人。一周后,红三师兵败王文驿,存600人。结果,红十七军副政委兼参谋长叶金波、政治部主任张向明、红二师师长柳润泗以“国民党改组派”被冤杀,红十七军番号被取消。

图片9.jpg

红十七军纪念碑


石门坎会议

   19341月,省委改组,以吴致民为省委特派员到鄂东南改组道委,黄家高任道委书记。黄家高参加全苏第二次会议未归,吴致民代理书记。吴致民到达鄂东南时,叶金波已牺牲。27日,吴致民在通山石门坎主持召开有各地党政军负责人参加的道委扩大会议。会议决议:发展冷水坪根据地,尽快与省委取得联系,作好道委机关南迁冷水坪的准备;道委机关一律实行军事化,按军队建制,便于统一指挥;扩大红军,组建独立团、独立营,充实红三师;广泛组织民众开展反“清乡”斗争。吴致民还及时纠正了长期存在的乱抓乱杀“改组派”问题。此时,湘赣苏区来湘鄂赣苏区参加反第五次“围剿”的红十七师师长肖克率部来到冷水坪,沟通了与省委联系,击退了进犯冷水坪之敌,为道委的迁入创造了条件。石门坎会议后,道直武装和河北指挥部武装编入红三师七团,兵力达1000余人;彭杨学校学员、长安政治学校学员、肃反训练班人员编为两个连,随军行动;溜沙、郭家山等处红军伤病员1000余人暂编8个连,转移到深山老林养伤。此外,建立了河北独立团、修武崇通县奋战,终于突围出去1000余人,保留了革命火种。红十六师遭受重大损失,鄂东南三年游击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尤其是战斗在冷水坪一带崇山峻岭之中的游击队战士遭敌人严密封锁、清剿,餐风宿露,半年看不见一粒大米、一粒盐,野果充饥,与敌人周旋,保持革命红旗不倒。冷水坪与九宫山成为全面抗战爆发时湖北地区最后两块游击根据地。

图片10.jpg

冷水坪远眺


通城谈判

   1935年秋,鄂东南道委改为中共湘鄂赣省委驻西北代表团,曾一度与省委失去联系。19375月,特委书记江渭清兵分两路,从通山九宫山转移到通城药姑山。江渭清从国民党报纸上了解到全国人民要求团结抗日是主流,作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是大势的判断,及时调整了工作任务和目标。在党委会议上,江渭清提出:当前要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准备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许多同志想不通,认为这是向国民党投降。江渭清耐心说服大家,统一了认识。特委将部队番号改为湘鄂赣抗日游击第三纵队,江渭清任司令员兼政委。6月,江渭清向湘鄂赣各省、武汉行营及附近各县发出通电,提出“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在与国民党湖北省主席兼武汉行营主任、第四预备军长官何成浚的谈判中,江渭清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显示了革命家的远大目光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他大义凛然,揭穿了何成浚收编我军的阴谋,抵挡住诱骗和恫吓,挫败了武装挑衅,双方终于8月初达成三项协议:(一)国共双方停止敌对行为,通电全国,一致抗日;(二)保证抗日游击纵队的供给,并发给100张武汉行营的护照;(三)在通城设立“西北特委驻通城办事处”。随后,300余名鄂东南红军游击队战士汇聚通城,在江渭清、刘士杰、李平等人带领下,到达平江嘉义镇,整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第三营,在支队副司令兼第一团团长傅秋涛、第一团副团长兼第三营营长江渭清率领下,于1938年初奔赴苏皖边区抗日前线。

图片11.jpg

通城谈判纪念碑


恢复发展鄂南党组织

   193710月,中共阳通中心县委在通山县大畈镇成立,曹德茂任书记,发展党员,组织抗日。19381月,成立新四军平江嘉义留守处通城通讯处、大畈通讯处。7月,成立咸宁中心县委,8月改为鄂南特委,12月又改称通山中心县,均由何功伟任书记。通山中心县委是中共湘鄂赣特委在武汉沦陷后领导的5个中心县委之一,领导武昌、大冶、鄂城、阳新、通山、咸宁、崇阳、通城、嘉鱼、蒲圻等40个县的工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19391月,中心县委在咸宁何家新屋召开扩大会议,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抗战斗争。会后,建立了以挂榜山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心县委派雷荫民(雷同)在通山组建了阳通工委。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虽然弱小,但是,灵活机动,勇敢出击,打击了鬼子的嚣张气焰。193811月初,咸宁第二大队在挂榜山击退日军,首战告捷。12月,咸宁第二大队又在八卦岩伏击“扫荡”日军;同月,梁湖大队在南嘴打击日军,击坏日军橡皮艇1艘,击伤日军多名;何功伟带领游击队在金塘畈伏击日军,夺回日军抢劫的财物。我党坚持全民抗战主张,坚持打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宣传组织全民参与抗战、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是另一个重要工作内容。阳通中心县委散发中共中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万份;阳通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潘际汉深入大畈国民党驻军内部,开展统战工作,取得了一批急需的军用物资和宣传用品。经过努力,鄂南统战工作不断发展,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壮大。

图片12.jpg

抗战时期中共鄂南特委旧址——咸安区仙人墩


建立地下交通线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制订“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八字方针,颁布《限制异党活动办法》。6月12日,反动派制造“平江惨案”,新四军平江留守处主任涂正坤、中共湘鄂赣特委书记罗梓铭等领导同志被杀害,鄂南形势严峻,我党转入秘密工作。鄂南党组织失去上级领导,即向北寻找鄂豫边区党委。同年11月,经过多次努力后,中共通山中心县委派出的王锡珍在京山县八字门找到鄂豫边区党委,详细汇报了工作,鄂豫边区党委同意暂时接受领导鄂南党组织的工作,同时要求鄂南党组织继续接通与中共湘鄂赣特委的联系。根据鄂豫边区党委的指示,鄂南党组织建成了贯通大江南北、以金水流域为中心的连接鄂豫边区和湘鄂赣边区的鄂南地下交通线,并成立中共金水工委,张曙光任书记。中共通山中心县委派钱道权到汉口建立了小夹街聚丰海味号中共特别支部,特支负责人先后有钱道权、何功国、钱远镜、刘毓兰等。其主要任务是传递信件,有汉川脉旺嘴、武昌金口、咸宁柏墩3个交通站与它接头;动员输送大批进步学生到鄂豫边区去,护送南下北上的干部,如钱远镜、赵辛初等。1940年,通山县建立黄沙窦家桥地下联络站,通过金水流域地下交通线,将日伪军事情报送给江北新四军五师和鄂豫边区党委。崇阳县建立了河西联络站,是金水流域交通线连接湘鄂赣特委的一个重要交通点。金水流域地下交通线连接了20余个地下交通点,形成网络,发挥了特殊的战斗作用。

图片13.jpg

窦家桥联络站


创建独立五团

   19402月,中共湘鄂赣特委重建,李平任书记;中共通山中心县委改为中共鄂南代表团,领导鄂南9县和岳临通地区,李平兼任代表团书记。4月,中共湘鄂赣特委在第二次“平江惨案”中再次遭破坏,鄂南代表团又与上级失去联系。6月,鄂南党组织又与鄂豫边区党委取得联系,并正式划归鄂豫边区党委领导,直至19456月湘鄂赣边区党委成立。鄂南代表团总结经验,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0月,鄂南抗日挺进队在咸宁县郊宝塔洲成立,兵力20余人,李平兼任政委,不久发展到50余人。12月,代表团改为游击地委,李平任书记。19413月,鄂南游击地委以鄂城沿江便衣队和鄂南抗日挺进队为基础,组建新四军鄂南独立五团,王苏任团长,李平任政委。5月,独立五团策反100余名伪军,发展到270人枪。独立五团惩办了一批作恶多端的汉奸,对日伪予以沉重打击。76日,19414月成立的中共鄂南中心县委和独立五团跳出日军“扫荡”围,分三处宿营。中心县委机关和团部直属部队夜宿鄂城夏家榜,召开县委扩大会议,部署工作,不料被日军包围。我军奋勇还击,几次突围未成。日军集中全村群众,逼迫他们交出新四军。为保护群众,中心县委书记黄全德、团长王苏等人挺身而出,英勇献身。100来人的独立五团三营亦遭1000余人的日军四面围剿,仅突围出去小部分。“夏家榜事件”使中心县委认识到:部队活动范围狭小,不够机动,发动群众不充分,失去了一部分中间人士的支持,为以后开展工作提供了经验教训。

图片14.jpg

鄂南抗日中心——咸宁


新四军开辟鄂南抗日根据地

   1941614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电令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和五师师长李先念,同意五师开辟鄂南。8月,新四军鄂南独立五团在李平等人率领下,从黄冈进入鄂南,所到之处,大力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恢复和发展中共咸宁、崇阳县委等党组织与武工队,在铁路、公路沿线袭击日军车辆。19425月,新四军十四旅主力开辟鄂南。52日晚,十四旅第一梯队西路部队渡江,共500余人,由十四旅四十一政委罗通和中共鄂南中心县委书记李平率领,战斗在鄂城、咸宁、蒲圻等地区。514日晚,由十四旅四十二团、旅直和地方武装1000余人组成的第一梯队东路部队,在旅长吴焕林、副旅长熊作芳、政治部主任夏农苔率领下渡江,战斗在阳新、大冶等地区。727日,由十四旅特务团和四十一、四十二团留在江北的部队组成第二梯队,在参谋长刘少卿和十四旅政委张体学率领下进入鄂南。新四军在鄂南不但要同日伪军作战,还要同顽军、土匪作战,宣传团结抗战,异常艰辛。受到日、顽军大规模围剿,新四军就突围回江北;找准时机,新四军又突然趁虚而入,杀回鄂南,游刃有余,战果显著。这种战术被形象地称为“骑江作战”。经过新四军努力奋斗,鄂南根据地建设卓有成效。19429月,组成由鲁明健任书记的中共鄂南工委,到1943年初下辖11个县级党委;还成立了以吴师筑为主席的鄂南政务委员会,开展政权建设,抗日武装增强,抗日根据地各项事业不断扩大发展。

图片15.jpg

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指挥部旧址——崇阳县林家老屋


南下支队开辟湘鄂赣边区抗日根据地

   194411月,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奉中共中央之命组成以王震为司令员、王首道为政委、王恩茂为政治部主任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辖6个大队共5000人,其中包括派赴新四军五师工作的两个随军南下干部大队900余人。南下支队与新四军五师会合后,由十四旅政委张体学率部作向导,于3月下旬进入鄂南,并以主力进入湖南、赣北。至5月初,赣北、湘北、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56日,南下支队在通山县山口铺召开湘鄂赣边区党委会议,成立中共湘鄂赣边区临时党委,王首道任书记;成立行政公署,聂洪钧任主任;成立军区,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委。山口铺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湘鄂赣边区抗日根据地形成,成为连接华中、华南的枢纽。山口铺会议后,又在通山半坑召开鄂南各县党政负责人会议,确定湘鄂赣边区根据地抗日斗争任务。会后,边区党委在大幕山成立边区军政干部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根据毛泽东同志指示,南下支队主力于5月中旬“跳跃式”向湘北挺进,6月中旬回鄂南。当时,边区党委机关驻山口铺,南下支队一、二、五大队各一部共1000余人也驻山口铺一带。627日,日军调咸宁柏墩、通山楠林桥、县城驻军近千人对山口铺进行“分进合围”的大扫荡。我军早有准备,严阵以待。此役,我军歼日军300余人、伪军100余人。战斗中,南下支队11名指战员牺牲。山口铺战役的胜利,是鄂南抗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夺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图片16.jpg

中共湘鄂赣边区党委会议旧址——通山县山口铺


鄂南迎接解放 

   抗战胜利后,中共鄂南地委书记、鄂南军分区司令员、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政委张体学根据上级指示,指挥鄂南地委、鄂南专署、鄂南军分区及下辖各县党政军机关干部、机关后勤人员、中共领导的各支武装力量全部北渡长江,鄂南沦为国民党统治区。一些汉奸、特务、伪政府人员摇身一变,成为各县、乡、保的政要;而过去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共产党员、回乡生产的新四军战士却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追捕、杀害。国民党政府为打内战,横征暴敛,强拉壮丁,私发纸币,暗无天日。富有斗争精神的鄂南人民自发地进行了反压迫、争民主的斗争,动摇了反动统治。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中共党组织部署了鄂南地下斗争。新四军五师派遣李选青、张宏安在中原突围前回蒲圻,秘密活动,组织开展抗丁抗税斗争。钱亦石之子钱远铎也受党组织派遣,回咸宁开展地下工作。1949年初,钱道权、何平、余明清等人在咸宁组织成立了一支以新四军突围战士为骨干的地下游击队,择机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群众。194941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打响渡江战役。15日拂晓,驻金口的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在张轸率领下起义,解放军迅速进抵鄂南,咸宁、通山、崇阳、通城、蒲圻、嘉鱼各县于51625日先后解放。

   解放后,鄂南人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目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咸宁正朝着打造中国中部“绿心”、建设国际生态城市的美好前程奋进!

图片17.jpg

今日香城泉都


革命烈士简介

   陈寿昌(1906—1934),浙江省镇海人。1922年,进入郑州电报局任职。1923年二七大罢工开始后,积极参加组织郑州电报局职工声援铁路工人的斗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大革命失败后,陈寿昌从武汉辗转来到上海,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机关秘书、中共上海市政总工会党团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中共上海沪西区委书记。1928年,调中共中央特科从事情报工作。1929年,被派到苏联学习,不久回国。1930年,任中共中央特科第四科科长1932年1月,前往中央苏区,参与组建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任党团书记、主任。6月,当选中央苏区反帝总同盟主席。1933年2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3年7月,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1934年2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6月,兼任红十六师政委。1934年10月,陈寿昌等率领省委和红十六师余部到达通山冷水坪,与鄂东南道委会合,重建红十六师,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1月,陈寿昌率部在崇阳、通城之间的老虎洞与国民党军队三十三师遭遇,激战一日,不幸牺牲。

沈昌亚(1907—1927),崇阳县鹿门人。1922年3月,考入董必武创办的武昌中学,1923年“二七”后,投入革命斗争,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1月,受省农协派遣回崇阳,协助已在崇阳工作的省农协特派员、中共崇阳县委书记彭制开展农运工作,担任县委农运部部长。到1927年2月,全县9个区、81个乡均建立起农会组织,会员达5万人。同年3月,参加毛泽东在武昌举办的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得到提高。3月下旬,沈昌亚等农讲所学员由叶挺率领,前往麻城县镇压“红枪会”发动的反革命暴乱,取得胜利。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沈昌亚指挥农民自卫军同敌人英勇斗争。大革命失败,沈昌亚等人转入地下,坚持斗争。8月,沈昌亚不幸被敌人包围,负伤被捕,英勇牺牲。

钱素珍(1906—1931),女,湖南长沙人,原名陈素珍。1919年秋,随父母逃荒到蒲圻,在钱家当童养媳,改姓钱。1926年8月,北伐军攻占蒲圻,钱素珍参加支前工作,表现十分突出。10月,经漆昌元等人推荐,担任蒲圻县党部妇女部副部长,积极开展妇运、农运工作。1927年2月,蒲圻县召开全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成立蒲圻县妇女协会,钱素珍当选委员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钱素珍从容应对徐云青带领自卫队哗变,度过危局。鄂南秋暴前夕,钱素珍奉命在蒲圻驻军中秘密开展策反工作,“新店事变”后转移到武昌。1928年2月,钱素珍开展工作时,被盯梢的敌人捕获。敌人对钱素珍长期关押,威逼利诱,用尽酷刑,钱素珍始终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肖高蔚(19021933),湖南省邵阳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中,在叶挺领导的独立团任连指导员。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跟随彭德怀转战湘鄂赣,在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中立过功,历任红五军排、连、营长和团参谋长。19311月,任红三师七团参谋长;2月,任红三师副师长。11月,调任湘鄂赣省军区北路指挥部指挥。19325月,再任重建的红三师副师长(一说代理师长)。19333月,红三师主力赴江西作战。留下的红八团与地方独立团、独立营组成红三师预备队,对外仍称红三师,由肖高蔚指挥,叶金波仍为政委。4月下旬,他率部在黄沙一带活动,侦知敌人一个连将押运一批军用物资由咸宁进入通山。他迅速组织兵力,在黄沙月塘口附近两边山梁上设伏。第二天,歼敌一个连,缴获大量辎重。战斗中,肖高蔚负伤牺牲,被安葬在大幕山中。

   肖克允(1899—1933),湖南省嘉禾县人,肖克将军之胞兄。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 1930年任红十六军中级指挥员。1931年任湘鄂赣红军独立第二师参谋长,1932年任湘鄂赣红军独立第二师政委。1933年初任湘鄂赣省军区北路指挥部参谋长。3月,红三师七、九团2000人赴江西作战,留下红八团组成红三师预备队,由政委叶金波、副师长肖高蔚、北路指挥部参谋长肖克允指挥。当时,通山县大畈镇是敌人驻守,周围都是苏区。红三师主力入赣后,敌人立即对白泥苏区发动进攻。为保卫苏区,红三师以攻为守,主动出击,组织突击队,攻打位于大畈镇与白泥苏区之间的猪头山碉堡。肖克允带领突击队冲锋在前,被敌人的炮弹炸伤,因流血过多而牺牲,被运回苏区白泥安葬。

吴致民(1900—1935),湖北省黄梅县人。1917年,就读于武昌启黄中学,开始研读马列著作。1922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参加青年团南京地委工作。1925年5月,任中共南京下关工区书记。1926年6月,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7月调任武汉码头总工会秘书长。1927年 8月,任中共黄广区特委书记。1928年5月,以中共湖北省委特派员身份,在鄂东南开展革命工作。1929年1月,任中共中央巡视员,指导鄂东南革命。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1930年5月,任鄂东特委书记,当选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1年8月,改任中共鄂东南特委常委,1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委员。1931年8月至1933年底,他先后任中共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长和宣传部长。1934年春,为湘鄂赣省委派驻鄂东南特派员、鄂东南道委代理书记。1935年2月4日(除夕夜),在通山冷水坪战斗中牺牲。

戴德昌(18951935),通山县厦铺镇人,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厦铺冷水坪党小组组长、农民自卫队队长。1929年秋,任厦铺区委委员。19312月,任修武崇通边区委组织部长。19326月,任修武崇通县委委员、县临时苏维埃政府主席,19333月当选主席。道委机关迁到冷水坪后,他让自己的亲属住进茅棚,腾出房子给红军伤病员住。他全家带头吃薯渣、野菜,省下粮食给红军吃。他手握10万斤军粮,他唯一的女儿秀君高烧几天几夜,他没有动用一把军粮给孩子吃。当县委其他领导知道情况后,为他女儿送来一碗米粥时,7岁的秀君已离开了人世。1934年冬,戴德昌率领县独立团昼伏夜出,长途奔袭咸宁汀泗桥,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布匹、食盐等物资,被敌人讹传为段德昌,使鄂南的敌人极为紧张。19354月,为减轻冷水坪的军事压力,保障道委机关的安全,戴德昌带领队伍到外围作战,吸引敌人,不幸牺牲。

钱远镜(1919—1941),咸安区钱家庄人。1930年12月,其父亲钱亦石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公开身份是上海法政学院和暨南大学教授,被称为“红色教授”,董必武称钱亦石为“最优秀的教育家”。因此,钱远镜随父母来到了上海,受父亲教育熏陶,并且深受哥哥钱远铎、姐姐钱韵玲、姐夫冼星海的影响。1937年9月,钱远镜根据父亲安排,离开上海,赴延安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3月,钱远镜从抗大毕业,受党组织安排,于8月回到咸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元月,中共咸宁县委成立,钱远镜任军事部部长。同年6月,发生“平江惨案”,钱远镜被迫转移到鄂豫边区,被派往汉川县,任党的巡视员。1940年12月,钱远镜担任中共鄂南游击地委统战部长兼咸宁县委书记。1941年4月,鄂南游击地委改为鄂南中心县委,钱远镜任组织部长。同年7月,发生“夏家榜事件”,部队受重大损失。不久,他又组织一支队伍,并任政委,对日作战中,队伍在德马乡被打散。钱远镜与一名小通讯员战斗到最后,弹尽无援,不幸被捕牺牲。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鄂南历史》,中共咸宁地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2月第1版。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咸宁地区组织史资料》(1925.春—1987.10),中共咸宁地委组织部、中共咸宁地委党史办公室、咸宁地区行政公署档案局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8月第1版。

《鄂南英烈传》14卷,中共咸宁地委党史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1919.51949.10),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9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