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地情资料
地情资料
地情资料
咸宁英雄人物
2025-03-10

1.方琼。1068—1126),字益庵,通城县塘湖人。北宋末年将军。元祐六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其父方琳官至户部尚书,其子方迪官至礼部尚书,是宋代有名的“祖孙三尚书”。1125年金人入侵,过黄河进犯汴京,方琼奉诏勤王,官授镇夷将军,与同乡徐福募义勇,共赴国难;北宋靖康元年,京都危急,方琼率军奋勇御金,壮烈牺牲,奉敇归葬通城县城象形山。

2.金声。1598年—1645年),字子骏,幼随父入籍湖广嘉鱼县,明代官员。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选庶吉士,始归休宁。1629年皇太极率军从蒙古突入内地围攻北京,京师戒严,崇祯帝问廷臣对策,金声慷慨自任,擢山东道御史,参军,仓促招募了数千人,在对敌全军覆没。1645,清军攻陷南京,金声同门生江天一、推官温璜等率众在休宁起兵抗清,上表隆武帝,授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八月,清军分三路围攻徽州府,失陷后被俘,当面怒骂洪承畴,拒降清临刑前遥拜明孝陵后端坐饮刃。乾隆时赐通谥“忠节”

3.明代抗倭名将:

陈宗夔(1522-1566)明代官员。字惟一,号少岳,湖北通山县南林桥镇罗城村大屋陈人,嘉靖十七年1538)中进士。1549 年迁为浙江兵备副使后任福建广东巡按御史;任职期间,倭寇猖獗,陈宗夔与戚继光、俞大猷等人一同抗击倭寇海盗。嘉靖四十五年1566)陈去世,当地人民为他建生祠礼部侍郎朱廷立题词赞其:“武平两浙,文起八闽”。刘景韶(1517-1578)明代官员。字子成,湖北崇阳县白霓镇大白桥头马家畈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中进士,初授潮阳令。1552年任浙江海防兵备副使,目睹沿海百姓遭倭掠夺,苦不堪言,怜悯安抚。制定“军务八议”“宽减六议”和“军务五事”治理方略。1559年7月,大批倭寇北犯江苏如皋、海安,想借此西进洗劫扬州,刘大破之,因功勋卓著,再次增俸赐金,官升浙江按察史。方逢时(1522-1596)明代官员。字行之,湖北嘉鱼县鱼岳镇方家山人明嘉靖二十年1540中进士、授江苏宜兴县知县。1562年秋任广按察司兵备副使任内剿匪、抗倭名声大震。明万历二年1574,宣大总督授方逢时宣府、大同、山西总督,加都察院右副史、兵部左侍郎。1576年晋资政大夫,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1577年奉召入京,协理戎政。1581 年,上疏请辞致仕,万历挽留不果,乃亲书“尽忠”二字赐之。

4.李沂。(1555-1606)明代官员。字景鲁,号太清,嘉鱼人。万历十四年1586)中进士,授庶吉士,会修《大明会典》,十六年1588晋为吏科给事中。是时,东厂太监张鲸擅权舞法,横肆无惮,陷害大臣,御史何出光、马象乾相继弹劾张鲸,皆没有成果。李沂受吏科给事中刚一月,就上疏弹劾张鲸,指责皇帝受张鲸贿赂,不治张鲸的罪,“亏损圣德”。万历皇帝见疏大怒,斥责李沂“谤诬君父”, 将李沂下狱,廷杖六十,削籍归里。次年1589张鲸被遣戍江南,万历皇帝召李沂,授官河阳督察院,李沂没有去就职万历三十四年(1606)病卒,葬于五里牌萧村后雨山北麓孔家河南侧,碑联为“一湾清水通楚北,万古芳名在嘉南”。明光宗朱常洛继位后特赠李沂为光禄寺少卿。

5.谢存儒。明代官员。字懋玢,号象岑,明代中叶湖广武昌府蒲圻县(今湖北赤壁)人。嘉靖五年(1526),三甲第一百八十七名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不久升给事中。在给事中任上,国子监祭酒许诰善于附会,当时民间发现白喜鹊。众皆认为祥瑞,于是许诰特向朝廷献上宏论,嘉靖诏令交付外廷史馆官署办理祝贺事宜。谢存儒上疏弹劾许诰将许诰比作是武则天时期“五经扫地”的国子祭酒祝钦明。嘉靖大怒,将张裕下狱,贬谪到福建布政司任正八品照磨小官谪判邛州后,在任上积极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促进发展农业生产,严格执法,且亳不宽容。后以礼部郎中出任南昌知府,官升四级。为政精明勤勉、业绩突出先后云南按察司副使迁云南右参政陕西左参政山东右布政使。嘉靖三十二年1553)转南京兵部右侍郎正三品),后遭弹弹劾革职。

6.吴中复。(1011-1078)北宋官员仲庶,通山县洪港镇车田村人。仁宗景估年间进士。初任峨眉县令,后任潭州通判、河东都转运使、监察御史、右司谏,后摧天章阁待制,并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江宁府。仁宗御赐“铁御史”。神宗皇帝推行青苗法,初衷是在老百姓粮食青黄不接时,官方放贷以解百姓之急。让百姓享实惠,让国家得收入。然而到了基层,官员图政绩,强行摊派高利放贷,造成大量农民破产,地主土地更加集中。吴中复通过深入调查,向神宗奏报陈述时,被神宗皇帝拒听,受到贬谪。后来,吴中复遇到关内大旱,百姓流离失所。一面想方设法赈灾安民,一面奏报赈恤。然而,视察官员污陷吴中复所奏报是不实之词,并诬陷其挪用公款,随即遭免官。

7.汪宗伊。1510-1586)明代大臣。字子衡,号少泉,湖北崇阳县天城镇浮桥村人。明嘉靖十七1538年中进士。1540年任浮梁今江西修水县令。其时浮梁遭水灾,出现严重饥荒,部分饥民为了生存,铤而走险做强盗,100多人被抓捕到县衙。汪体察民情,将此100 多人全部释放回家。当年秋天征收赋税,汪请示上级,提出5条救灾措施,绝常例、禁包揽、革加头、省自运、复带征,废除一些侵害百姓的成法,核定各种税费。翌年,全县大丰收,释放的那些强盗也都成了良民。明隆庆四年1570)被重新起用,出任南京吏部郎中。明万历元年(1573)升任光禄寺卿,出任应天府伊。“清慎勤敏”,先后升任户部侍郎南京右部御史。万历皇帝整顿仓场积弊,3次任命他出任户部尚书,总督仓场。明万历十四年1586)汪宗伊与世。万历皇帝下旨钦赐全部葬仪,墓地建坊开道,并命大宗伯致祭,太常博士主持葬礼,又指派翰林院学士、国史编修袁宗道撰写祭文。1590令建极殿大学士徐谐撰写墓志铭。明天启元年1621追赠谥号“恭惠”,并加赠资政大夫

8.张计储。1902年7月27日出生在蒲圻。192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蒲圻县也是目前考证咸宁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1922年7月,张计储被选为武汉工团联合会委员。1924年春,由党组织选派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归国,任国民党汉口市特别党部宣传部长。同时,担任中共湖北地方委员会秘密部部长。1926年夏,调任工运工作,领导武汉码头工人支援北伐军。8月底,任汉阳兵工厂罢工委员会秘书。9月他发动工人举行罢工,消灭守厂敌军,协助北伐军顺利占领汉阳11月,被选为码头总工会委员长。

1927年8月,受党组织委派张计储到江陵,任江陵区特委委员。9月,担鄂西特委书记。9月23日,组织弥陀寺暴动,打响鄂西地区农民秋收暴动。1928年5月,被国民党鄂中“清乡”司令部稽查大队侦悉,张计储与魏亮生等8人均遭拘捕。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张计储坚贞不屈。敌人逼他写供词,他提笔写道:“蒋贼真阴险,手腕太毒辣,有朝红旗展,全用千刀剐。”不久,壮烈牺牲。1950年,经刘少奇批转,以优字65号慰问函寄送张计储家,表达对烈士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同年,经刘少奇批示,沙市人民政府为张树立了纪念碑。

9.钱亦石1889年生于咸宁县(今咸安区)。1924年4月,经董必武、陈潭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湖北党部早期创始人入党后不久,钱亦石按照党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协助董必武筹建国民党湖北省临时党部,当选为国民党湖北省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主任,主办《武汉评论》。1926年1月与董必武等5人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回汉后尽力协助董必武,为支援北伐军攻克武昌做了大量领导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1928年1月,钱亦石根据党的决定,秘密到达日本东京。他在这里精心研读了《资本论》,并和杨贤江、董必武领导了东京留学生中的共产党秘密组织。同年8月,中央决定董必武和钱亦石转往苏联,到莫斯科特别班学习。1930年,他化装成铁路工人回到上海,开始从事文化活动。

1932年起,钱亦石经中共党组织的联系,被上海法政学院和暨南大学聘为教授。这期间,钱亦石还和周扬、阳翰笙、夏衍等领导了上海文化界党的秘密组织工作。1936年至193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党团书记、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成员、苏联之友社党团书记,还与邹韬奋等人组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钱亦石担任第八集团军服务队少将队长,率领30多位作家、艺术家奔赴抗日第一线,动员沪杭线地区人民,实行军民联合抗战。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于1938年1月29日在上海不幸病逝,享年49岁。2月27日,武汉各界在汉口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送的挽联上写着“哲人其萎”,表达了对钱亦石深切的悼念之情。

10.聂洪钧1905年出生于咸宁县(今咸安区)。192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兼组织部长,咸宁特别支部书记,鄂南区委书记,鄂南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红10军政治委员,新红10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红19师政治委员,皖南特委书记,,陕甘宁晋省革命军事委员会主任,红2方面军政治部统战部部长等职务。抗日战争时期,聂洪钧先后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兼军事部部长,八路军南下支队政治部副主任,湘鄂赣边区行署主席。在此期间,由他负责开辟了大幕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湘鄂赣边区。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鄂东军区代政治委员,北平军调处执行部执行处副处长,东北财经办事处处长兼粮食局局长,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为恢复和发展东北根据地的经济、保障东北部队的粮食供给做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洪钧任中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兼粮食局局长,国家粮食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是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8月病逝于北京。

11.黄菊妈1882-1971),女,原名黄菊喜,通城县黄袍山夜珠窝人。丈夫早逝,黄菊妈将3儿2女共5个儿女一手拉扯成人,从1930年至1937年先后将5个子女送入工农红军队伍。她除忍受心灵的痛苦外,还经常被国民党军队、县保安队、土豪劣绅捉去拷问、坐牢,多次死而复生、背井离乡,过着原始人一般的生活历时13年。解放后,她积极投入土地革命运动,积极动员孙儿参军。她年愈古稀还带头参加集体生产,经常深入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1959年10月1日,黄菊妈参加了国庆10周年天安门观礼。

12.何功伟1915年出生于咸宁县(现咸安区)柏墩乡中田畈村。1935年12月,参与领导武汉地区“一二九”抗日救亡学生运动。1936年4月组织秘密成立武汉学生救国会(即秘密学联)。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1937年12月,任湖北省战时乡村促进会担任秘书1938年4月,任中共武昌区委书记,负责重建武昌地区党组织。1938年8月,任中共鄂南特委书记恢复和发展地区党组织建立鄂南抗日武装。1939年9月,任中共湘鄂西区党委宣传部长。1940年2月,接任湘鄂西区党委书记职务。1940年8月,他到达恩施,根据南方局指示,湘鄂西区特委改组为鄂西特委,他任书记。1941年1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同年11月,壮烈牺牲,中共中央青委誉为“为努力解放事业而遭杀害乃整个民族创痛;坚持革命立场至于殉节是全体青年的楷模。”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专程讲述了何功伟烈士慷慨就死,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的光辉事迹,以此激励中青年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为理想不懈奋斗。

13.叶金波1906年出生通山县通羊镇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郑家坪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1926年,任农民自卫军司令。1927年6月,当选为中共通山县委委员,负责宣传和军事工作。8月下旬任农民暴动委员会副主任,于月底率军围攻县城。通山县工农政府建立,任副委员长兼军事部长。后率部转战太平山、消水山,创建游击根据地,重建中共通山县委,任临时县委书记。 1929年10月,红军第5纵队挺进鄂东南,叶金波代表地方党组织迎接10月底,组织赤卫队等群众武装千余人,配合红军攻占通山县城。11月任中共通山县委书记、通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5月调任中共鄂东特委委员兼军事部长,负责组建红7团。次年春组建红8团、红9团,嗣合并为红军独立第3师,任政委,部转战湘鄂赣省18县。1931年3月,红3师编入红军第16军,叶又集中各地赤卫队组建鄂东南警卫团,复于1932年5月第二次组建红军独立第3师,仍任政委。7月,配合红军第16军攻克通山,全歼守军两个团,获中华苏维埃政府表彰。不久,红军独立第3师再次编入16军,叶金波又于1933年春第三次组建红军地方部队,暂称预备师,并以政委兼北路指挥部指挥职衔率部作战,保卫苏区。8月,正式成立红军第17军,任副政委、参谋长兼所辖红3师政委。12月,红3师进攻横石、燕厦,因训练不足,且缺重武器,攻坚失利,遂转木石港,与兄弟部队配合,全歼尾追之敌1个团。1934年1月叶金波等人率红三师于王文驿山谷遭敌伏击,损失惨重。一周后,以“通敌”、“改组派”罪名被保卫局逮捕。有人暗示可帮其潜逃,叶金波断然拒绝道:“宁可死在红旗下,不到敌方求生路”。不久,被秘密杀害。临死前,提出苏区物资困难,把外衣脱下免得弄脏了,还可以给其他同志穿

14.黄全德1912年出生于通城县黄袍乡。1929年,参与组建了通城县暴动委员会、农民赤卫军第9大队。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31年初,任通城县第一区(黄袍)苏维埃主席。1933年6月至1934年,先后担任中共通城县委书记、崇阳县委书记。1938年5月,受中共湖北省委派遣,与何功伟一道在咸宁仙人墩组建中共鄂南特委,领导鄂南抗日活动。12月,鄂南特委改建为中共通山中心县委。1940年1月,中共咸宁中心县委改为鄂南党代表团,黄全德任组织部长。1940年12月,鄂南党代表团改为鄂南游击地委,继任组织部长。1941年4月,鄂南游击地委改为中共鄂南中心县委,黄担任书记兼新四军5师鄂南独立第5团政委。7月,在鄂城夏家榜被日寇包围袭击后被俘,面对敌人的酷刑,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带着难友们冲击狱门,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和《国际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恼怒的日伪警宪,竟惨无人道地将他甩进军犬房内,黄全德被军犬撕咬裂身而死。

15.唐光友1926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原均县)习店镇唐家元村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4月任均县公安中队副中队长。1952年在湖北省公安总队教导队学习文化军事。1953年任郧西县中队中队长。1956年6月任襄阳地区警察支队一中队中队长。1956年在北京民警高级步校学习。1966年后历任郧阳地区公安支队教导大队副大队长、郧阳军分区独立营副营长、咸宁军分区独立营副营长、阳新县人武部副部长、咸宁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咸宁军分区副司令。1986年1月离休。1985年,唐光友被确诊为食道癌,顽强的唐光友用意志和癌症斗争,患癌后存活35年,创造同类病例生存奇迹。唐光友将大部分精力献给青少年,发起成立“关心教育下一代委员会”,义务担任咸宁市温泉中学、温泉小学、鄂南高中、郭林路小学、实验小学、咸宁市财税学校、市农机学校、市农校和通山县实验小学校的外辅导员,教育、转化失足少年多人,到学校、机关、单位作革命传统报告100多场。2020年2月23日晚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去世,享年94岁。按照本人遗愿,其遗体捐赠给咸宁市红十字会,以供医学研究。病逝前,唐老将家中所有的现金共11800元捐献给咸宁市慈善会,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唐光友一生捐款240多次,仅离休后捐款超110万元。先后荣获全军英模、全军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雷锋式好干部、一等功、民兵工作先进个人、拥政爱民模范、为人民公仆、老兵楷模、学雷锋先进个人、学雷锋标兵、先进离休干部、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第八届湖北省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等荣誉称号。

16.杜志军1973年3月生,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咸宁市通城县城发公交集团租赁服务有限公司经理。2024年10月7日,杜志军驾驶车牌号为鄂LD06335白色电车经过隽水镇湘汉路段时。对向一辆黑色轿车司机突发疾病,导致车辆失控在街上横冲直撞。危急时刻,杜志军驾驶白色电车,手刹、脚刹并用,将黑色失控车辆死死抵住,并呼喊路人报警。这一善举不仅挽救了昏迷司机,更避免了一场重大公共安全事故,网友亲切地称他为“白车侠”。“白车侠”救人壮举发生后,荆楚网独家提取核心素材“鄂LD06335”,并在荆楚网全媒体平台刊发报道《鄂LD06335,死死顶住》,报道获得《人民日报》微信头条转发,紧接着迅速吸引众多媒体和网络平台关注。杜志军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见义勇为勇士”“湖北好人”、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特别奖、通城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4年12月25日,杜志军通过补选当选为通城县人大代表。杜志军英勇无畏的壮举和社会对他的赞许和嘉奖,共同奏响了一曲激荡心灵的正气之歌,也让侠义之光照亮更多前行之路,将带动更多的人见义勇为,引领社会新风尚。

(咸宁市史志研究中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