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方志年鉴
方志年鉴
方志年鉴
年鉴编纂的实际操作
2022-11-16吴见知


文章摘要

关键词 :年鉴编纂  实际操作   差距   编辑   精品

事实上,很多时候,业务理论水平高低并不决定年鉴质量。这里固然有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的问题,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编纂者在年鉴编纂实际操作中的作风问题。该文基于以认真负责的作风为前提,以扎实的业务理论水平为基础,就年鉴编纂的实际操作(主要指的是编辑工作)做粗浅的探讨。在年鉴编纂的实际操作中始终存在主观愿望与现实的差距这个问题。作为年鉴编纂者或者说编辑部存在的主要意义就在于通过编辑手段,缩小甚至消灭这个差距,亦即是初稿经由编辑部编辑的手变成编辑稿后,质量出现质的飞跃,甚至成为精品。研究讨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如何入鉴、文稿怎样编撰,其实是以其为例,努力探讨重大事件入鉴和文稿编撰的方式方法。

年鉴编纂的实际操作

吴见知

对于一个从事地方志工作的人来说,绕不开年鉴编纂,因为每年一鉴,编纂年鉴自然成了每个地方志人的日常功课,而如何编好年鉴则成了地方志人必取的经。大多搞地方志工作的人都会认真地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以掌握这项工作的技能,也可以说是谋生的本领。从理论上说,业务理论知识越好,编出的年鉴质量就会越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地一再举办年鉴编纂理论知识培训的动因。的确,大多数年鉴编纂者因为培训,业务理论水平有所提高,知晓年鉴的属性、文体要求、内容体例、框架设计和编纂的技术规则。当然,各人对理论知识的领悟能力不一样,会导致理论水平千差万别。可事实上,很多时候,业务理论水平高低并不决定年鉴质量。这里固然有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的问题,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编纂者在年鉴编纂实际操作中的作风问题。认真负责的作风会让编纂者想方设法编好年鉴,超水平发挥,并在编纂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编出质量较高的年鉴。相反,不认真、不负责,作风马虎会让高理论水平在实际操作中大打折扣,编出平庸的年鉴,甚至不合格的年鉴。有的地方年鉴多年是相同的人编,仍然出现越编越差的现象;有的地方年鉴换个人编,结果年鉴质量就不一样。很明显,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编纂者的态度作风出现问题或不同的编纂者态度作风不一样。

本文基于以认真负责的作风为前提,以扎实的业务理论水平为基础,就年鉴编纂的实际操作(主要指的是编辑工作)做粗浅的探讨。

一、主观愿望与现实的差距

在年鉴编纂的实际操作中始终存在主观愿望与现实的差距这个问题。

年鉴编纂者最大的主观愿望当然是编出年鉴精品来。这个精品年鉴不会凭空出现,它由六个方面因素决定:年鉴编纂方案的质量、各承编单位提供的初稿(包括图片、表格)的质量、年鉴编辑部编辑出来的编辑稿的质量、排版设计的质量、出版社审校稿的质量、印刷装帧的质量。

排版设计、印刷装帧方面,年鉴编纂者可以向负责排版设计的机构和印刷厂提出明确的要求,直至排版设计、印刷装帧的质量达到要求,这两个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出版社审校年鉴稿自有其一套标准和原则,不用编纂者劳神操心。那么,其余三个方面自然就是年鉴编纂者提高年鉴质量的努力方向。

年鉴编纂方案、年鉴编辑部编辑出来的编辑稿这两方面先不说,只说各承编单位提供的年鉴初稿。年鉴编辑部编辑总是希望各承编单位报送来的年鉴初稿资料丰富全面,文体和语言遵循年鉴的技术规则,体例符合年鉴求,分目条目设置合理、层级分明,标题符合年鉴表述要求,语句流畅、简洁、实在,没有语法错误等。这样的稿子编辑起来容易,编辑时也心情愉快。现实是,每个单位报送的初稿质量参差不齐,真正能达到编辑愿望的初稿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很大一部分初稿其实就是工作总结,有的甚至连文稿总标题中“总结”二字都没有改过来,有的仅仅改了个文稿的题目;有的初稿就是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或向上级报送的汇报材料。这样的初稿是否符合年鉴稿的质量要求就可想而知了。就说文中的标题(好像有点类似于条目的标题)吧。总结、报告、汇报式的年鉴初稿是不会设置分目、条目的,文中多是响亮、动听甚至煽情的标题,有的为追求气势,全文所有标题的句式结构牵强附会,大标题套小标题。虽然这些标题是概括性的,将事物进行了分类归纳,但其分类归纳、草拟标题的目的与年鉴设置条目及命名条目标题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一个是为了更好地展示突出成绩,一个为了更合理真实地记录事物、事件。再说说文体和语言表达吧。总结、报告、汇报是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姑且称之为公文体,在公文体中记叙文式语言、散文式语言、议论文式语言和口号混合一起使用,其中记叙文式语言占的篇幅要多些,但一般不会记述事情的过程,不会显时记述,而记述事情的经过、显时记述恰恰是年鉴文稿所要求的,也是年鉴的本质特征——资料性所决定的。另外,公文体中无实质内容的空话大话套话多,而这恰恰又是年鉴文体所要摈弃的。

当然,还有一些初稿,虽然撰稿人是按年鉴稿的模式来编撰的,可能由于业务水平欠缺,初稿难如人意,表现在多方面,如条目标题命名不当、领属关系不合理、条目标题不能涵盖条目记述的实际内容、语言表述不符合年鉴文体要求,等等。

很多承编单位编撰年鉴初稿的人并不固定,有的甚至每年人一换,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承编单位年鉴初稿质量上不来的原因。其实上,即使每年是同一个人编撰年鉴初稿,也不一定能保证初稿质量。

二、年鉴编纂实际操作

年鉴编纂的实际操作并不是从编制年鉴编纂方案时开始的,而是从准备编制方案时开始的。编制方案前,要对当地的情况有个大概了解,特别当地上一年发生了哪些大事要事。至于怎么了解,可以看看当地人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等全局性、综合性工作报告,还有大事记;关注当地的时政新闻也是方法之一。另外,要对上一卷年鉴的框架结构,即类目和分目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其中的问题、不足和不适应新形势之处。年鉴编纂方案每年都是大同小异,要让这个“异”异出新意,异得更合理,异得与时俱进。编制年鉴编纂方案时,要高高在上地俯瞰当地上一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就会有开阔的全局视野,编制出全面、系统、科学的编纂方案。

编制年鉴编纂方案的人一定要知晓社会分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纯按部门单位归口来设置部类和分目,要具体分析单位职能,该拆分时就要拆分部门单位的工作。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农林牧渔是归口大农业的。事实上,现在林业部门的工作职能侧重于生态资源建设与保护(植树造林、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防虫、森林资源管理等),直接创造经济价值的只有苗木种植、林果生产、林木粗加工,把整个林业简单归到农业部类,显然不恰当,而有些地方年鉴就是这么归类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有的地方年鉴也是放在农业这个部类下面,其理由是这项工作是农业部门在做,其实这也是不合适的;与此类似的,还有把水利整个归入农业部类,因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实际上水利部门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负责水资源、水环境管理保护的,这也是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之一,是经济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现时代的特色之一,在年鉴编纂中要突出记述、重点记述,反映在编纂方案上就是,将凡属于环境保护的记述集中到一个部类,而不是散布在不同部类中,这在编制年鉴编纂方案时就要谋定。另外,编纂方案在编纂实际操作中不是不可更改的,应视具体情况,或者说随着对事物认识的变化,可临时调整框架结构,以使其更合理更科学。作为地方志书编纂原则之一的“事以类从”在年鉴编纂中同样适用。

前面说过,在年鉴编纂工作中存在主观愿望与现实的差距这个问题。作为年鉴编纂者或者说编辑部存在的主要意义就在于通过编辑手段,缩小甚至消灭这个差距,亦即是初稿经由编辑部编辑的手变成编辑稿后,质量出现质的飞跃,甚至成为精品。不要寄希望于出版社来完成这一工作。出版社不管年鉴稿中出现的业务技术上的问题,它只关注年鉴稿中字词句方面、政治方面、保密方面等是否符合出版要求;当然,这些也是年鉴编辑要解决的问题,假如年鉴编辑在这方面有疏漏,出版社可以帮编辑把把关,但也仅此而已。

收到初稿,编辑工作就开始了。发现什么问题就立即解决什么问题。像不正确的标点符号,不是法定的计量单位(如“38公里”),错别字,多字或漏字,不通顺、重复啰嗦的句子,不规范、不符合年鉴编纂技术规则的表述(如“2020年以来”“去年”“目前”“我县”“某某同志”等)、夸饰性的词句等,这虽是些容易解决的问题,但也不是跑马观花、一目十行就能发现的,需要认真细致地阅读文稿。

对于将总结、报告、汇报充当年鉴初稿的,在编辑时可得费一番功夫,去公文体,存年鉴体,即将文稿中的空话大话套话尽数删除,将散文式、议论文式、口号式、广告式文体改成记敘文、说明文,去掉评语,去掉修饰;必要时还得要求承编单位补充资料,如重大事情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简要的过程等;将文稿中所记述的事物重新分类归属,这可能需将文稿的内容拆分重组,废掉文稿原来的标题,设置条目,根据年鉴条目标题的命题规则要求拟好条目标题,条目标题要能统辖条目下面的内容。同一分目下面的条目之间不能交叉重复,这主要指的是记述的内容不能交叉重复。也可以不设条目,以“概况”来笼统记述。不过,能科学合理地设置条目效果会更好,能方便读者检索查阅。

其实设置条目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即以突出部门单位职能工作为主。正是各部门单位履行职责,才构成对国家、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如果分目(分目多数是以部门单位为单元设置的)下面的条目设置——只设综合性条目“概况”的除外——不能让读者看出是分目所对应的是哪个职能部门,可以说这个条目设置是失败的。下面是某地年鉴中两个分目下设的条目,一个是“概况”“扫黑除恶”“服务民营经济”“助推市域治理现代化”“依法监督”,一个是“概况”“司法为民”“助推市域治理现代化”“司法体制改革”“代表委员联络工作”,这是一前一后放在一起的两个分目,能看出这两个分目所对应的是哪个两个机构或者说能看出这两个分目的标题吗?

中指组《关于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简称《补充规定》)第十八条原文是:“年鉴应当注重记述部门单位的主要职能工作。一般不记述部门单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人员编制。不记述单位内部机关党建、宣传信息、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非主要职能信息。”这个《补充规定》的第十八条有三个意思,其中第一个意思,可以从另一方面理解为给年鉴编纂者设置条目指明了方向。

在初稿中出现记述非主要职能信息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篇幅比主要职能工作还要大,喧宾夺主,事实上这些主要职能工作才是部门单位的立身之本——一些公开出版的年鉴也有这种情况,木已成舟,不管它了——年鉴编辑部的编辑完全可以大刀阔斧地把这些有关非主要职能信息的记述砍掉,不必心痛。确实,各部门单位每年为这些非主要职能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不记述似乎有损于这些部门单位的业绩,其实这些非主要职能工作已在相关职能部门单位的文稿中记述了,比方说,党建工作在组织部等单位文稿中记述,宣传信息在宣传部文稿中记述,精准扶贫在扶贫办文稿中记述,维护安定在政法委等单位文稿中记述,虽然字面上看不到这些部门单位,但统计数字里包含了这些部门单位所做的这些非主要职能工作。这也是为什么《补充规定》的第十八条中明确不记述非主要职能信息的理由。这个理由是充分的。

对于那些按年鉴稿的模式编撰、但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初稿,除了一些易于发现的常识性问题外,主要是看其条目设置是否合理,条目标题意思是否完整、准确,表述简洁、不修饰、指示性强,能涵盖所记述的内容。这时似乎需要一双慧眼,能发现隐蔽着的问题。不过这双慧眼可不是一日练成的,它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经验和一定的思想高度及逻辑思维。有个地级市人大年鉴初稿中“综合”下面有个条目“立良法促善治”,其下所记述的内容,除了记述立法工作外,还记述了监督工作,从其标题来看,这条目在记述立法工作后,就应接着记述所立的这些法实施后产生的良好效果,但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内容。这个条目至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标题修饰性太强,二是标题与记述的内容不相符。立法工作与监督工作应分设条目记述。还是这个人大年鉴初稿中“综合”下面的一个条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记述的内容中除有关地方党委如何领导人大工作、人大是如何向党委汇报工作外,还写了人大是怎么根据党委的意图任免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表面上看,这个记述没有问题,因为党是一切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管干部,但这样记述与我们正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实践、目标不相符。任免国家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力是宪法等法律赋予最高权力机关人大的几项主要职权之一。人大行使人事任免权应单独设置条目记述,这是中国作为一个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体现。还能说这个记述没有问题吗?因此,不要把人大行使人事任免权职权的内容放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条目里记述,而是要另设条目专门记述。   

    有个地方这两年年鉴(稿)编辑部编辑完后,邀请省内地方志专家审读,指出不足,提修改完善意见。这是个好举措!

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样的大事年鉴文稿的编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2020年的一件大事——当然在今年也是大事,因新冠肺炎病毒变异,病毒传染性更强,同时还因为境外输入,导致国内不时在不同地方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但疫情形势显然不及2020年严峻——特别是对于像湖北这样的省份来说。在年鉴中记述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样的大事,是年鉴编纂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记述这样的大事,成了摆在年鉴编纂者面前的一个不大但也不小的难题。

肯定不能简单记述。无疑各单位报送的年鉴初稿都会写到疫情防控,但这些记述只能说是一鳞半爪,非常片面、简单,若单看一个单位这方面的记述,有点像盲人摸象,甚至连盲人摸象都说不上。就目前所见到的有关疫情的记述来看,卫生部门侧重于医护救治,公安部门侧重于交通管制、流调和涉疫违法案件查处,乡镇街道主要记述辖区内的封闭管控和疫情排查,像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这样的单位除了记述自己包保的防控点外,还记述了所负责的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疫情防控工作,而那些没有管理哪个行业或领域的单位只记述包保点的疫情防控工作,地方党委、政府的“综述”中有关抗疫的记述虽然全面,但惜墨如金,太宏观、太粗略、太简明扼要,只见骨架难见血肉。总的来说,这些记述都太简单,不足以反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波湅壮阔、惊心动魄、同舟共济、影响深远。

要想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必须找疫情防控指挥部要资料。如有现成的,即疫情防控指挥部(当然也可能是地方党委政府联合)撰写的、内容全面系统翔实完整的、向上级呈送的报告,抑或总结,则完全可以作为特载或专文原文照登在年鉴的前面。如果虽有现成文稿,但文稿粗略笼统,缺东少西,差要项,没有重要的时间节点,那么年鉴编辑部就要进一步收集资料,对文稿进行补充完善。质量是年鉴的生命,而这个生命从根本上说是由资料是否丰富翔实来决定的,尤其是特别重大事件的资料是否全面系统完整翔实。如无这样现成的文稿,则须另行编撰。这里马上就遇到一个问题。疫情防控指挥部是个非常设机构,人员是从不同单位临时抽来的,在本单位还担负了一定的工作,今年虽说机构没有撤,但因疫情形势并不严峻,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出现疫情,不少人实际上已回到本单位工作,况且还有人员变动的情形,想要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人来编撰这个篇幅很大的年鉴初稿,有点困难。这时就须要年鉴编辑部在充分收集资料的情况下,自己动手了,这无疑会增加编辑部的工作量,但这事必须得做。接着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编制年鉴编纂方案时就应该考虑解决。首先要说明的是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条目来记述是肯定不行的——各承编单位中以条目形式记述的疫情防控,其实应该是参与疫情防控——条目没有这么大的体格,没有这么大的容量,因为它承载不了举一个地方、一个国家全力来做的这么一件大事。那么剩下的问题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以部类还是分目来入鉴。

如果以分目入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摆在哪个部类下面合适呢?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放在“卫生健康”这个部类下面,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是个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似乎不无道理。事实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不是简单的传染病防控,而是由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突发性、牵扯到整个国家的大事件的处置,其不仅涉及卫生健康,而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自然也有涉及:工厂停工;文化娱乐场所关闭;除销售必要生活物资的商店外,商业门店停业;学校停课,被迫开展网络教学;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停运,实行交通管制;城乡居民禁足在小区或村落居民区,出现确诊病例的楼栋居民禁足在家里;不少酒店被征用当作集中观察隔离点或医护人员临时居住点,未被征用的酒店停业;机关事业单位包括社区职工全员上阵防控疫情;各界人士以不同方式参与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志愿者活跃不同的防控战场;不少国家对中国实行旅行限制,进出口贸易急剧萎缩;美国等西方国家诬陷新冠肺炎病毒是武汉病毒实验室漏泄的,妄图甩锅中国,等等。这些又岂是“卫生健康”这个类目所能统领的。显而易见,放在“卫生健康”这个部类下面就是内容归属不当了。

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为分目,相对来说放在“人民政府”或“地方党委员会”这个部类下面,“综述”之后,“政府办公室”或“党委办公室”之前是比较合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不是简单的卫生工作,而是一场人民战争,不仅卫生行政部门、医护人员战斗在一线,几乎所有党政部门工作人员、社会各界人士,包括疫区被封闭在家的人也都是在一线参与防疫的战士。新冠肺炎疫情和全民参与、全社会参与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和未来造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说其对经济的影响——不幸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的湖北省,经济年年以较快速度增长,而202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只有43443.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9年下降5.0%(见《湖北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为地方志工作者应该知道这个下降是惊人的——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影响,就说其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很多人已习惯出门戴口罩,形成勤洗手、开窗户、用公筷的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安全,不再食用野生动物,对传染病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更是自觉地遵守相关规定,甚至有不少人职业取向都发生了变化,等等。

作为分目,除了设“概况”外,还可以视资料情况,合理设若干条目。但是,请试想一下,如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部类入鉴,思想上是不是马上就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这样更为恰当。其实从上面的文字就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或者说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为分目入鉴并不十分得当,分目同样难以承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厚重与宏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从属于任何部类,它自成部类。作为一个优秀的地方志工作者,在编纂地方志时必须具备必要的认识和把握全局的能力,要能窥见重大事件在现实社会和历史长河中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以资料的形式记述历史。编纂地方志不是简单机械地记述历史,要以资料的形式隐含编纂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评判。

既然明确以类目的形式入鉴,那么接下来就要设计好分目。“综述”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分目,还可以设立的分目有“新冠肺炎救治”“医护物资保障”“流行病学调查”“集中隔离观察”重点人员管控”“医学排查”“封闭管理”“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生活物资保障”“复工复产复市复校”等,这些分目在实际编纂中可以根据资料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还应该视资料情况,在分目下面设置条目。

可以这么说,对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较严重的地区而言,如果其2021年卷年鉴没有突出记述、重点记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很难让人认同这部年鉴是一部高质量的年鉴。

研究讨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如何入鉴、文稿怎样编撰,其实是以其为例,努力探讨重大事件入鉴和文稿编撰的方式方法。

结束语

编纂年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方方面面,一年一鉴,当年成书出版,时间紧任务重,要想编出精品年鉴着实不易。作为年鉴编辑部,或以说是年鉴质量最后的决定者,几乎前期的所有问题都要在编辑这个环节解决。扎实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基础,认真负责的作风是前提,在实际操作中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再加上全局的视野、较高的思想境界,一定能编出年鉴精品来。

作者吴见知基本信息

工作单位:咸宁市咸安区史志研究中心(咸宁市咸安区档案馆)

职    务:主任科员

职    称:无

联系地址: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银桂路100号(咸宁市咸安区档案馆)

邮政编码:437000

联系电话:138 7216 8958

电子信箱:wujianzhi.1969@163.com

QQ号:50675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