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启动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将其作为加强地方志质量建设的重要载体。2017年5月17日,中指办印发《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年鉴精品工程的重要意义、申报范围、评选条件、评选程序、评选要求和管理、组织领导、奖励与宣传、经费保障等。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将打造精品年鉴作为年鉴工作的核心任务和提高年鉴质量的重要手段,呈现出积极申报中国年鉴精品工程的良好势头。
根据市史志研究中心的安排,县史志研究中心组织专人对4部精品年鉴进行了认真品读。通过学习,认为4部精品年鉴政治观点正确,框架分类科学,资料系统准确,内容全面客观,条目排列有序,年度特点突出,记述比较规范,具有存史价值。现谈谈学习心得体会。
一、重视编纂队伍建设
编纂队伍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年鉴的稿件质量。因此,要在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目前,大部分单位年鉴撰稿人都是兼职,且变动频繁,其中有的撰稿人对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把撰写年鉴稿子看作额外负担,不愿意多花时间去收集、整理、撰写材料,仅仅凭手头一点资料仓促应付,有甚者直接报来单位的年终总结敷衍了事。为此,每年应当举办撰稿人培训班,提高撰稿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对在撰写年鉴稿件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从4部精品年鉴的编纂过程来看,也要加强年鉴编辑的培训和学习。年鉴编纂的主体工作是编辑工作,而编辑工作是一项专业要求较高的文字工作,是保证年鉴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年鉴编辑,除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一定的熟悉和掌握,还必须具有广博学识和敏锐的判断力,以及优秀的文笔和熟练的编辑技术等。为此,上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业务知识学习,组织编辑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年鉴编辑的文字水平和专业素质,确保年鉴质量的提高。
二、重视封面和图片编排
常言说“三分编纂,七分装帧”。年鉴内容再充实,如果没有完美的装帧,尤其是封面照片选择不当,或没有封面照片,就难以在第一时间引起人们的关注,更不能突出地域特色。因此,在年鉴编纂过程中,要抽出专门时间,对年鉴的封面设计、版式编排、图片选择进行严格审核,力求达到完美。
鉴于综合年鉴的图片版面有限,必须重视版式的整体设计和布局。设计要新颖,贵在有新意;选材要得当,贵在以小见大;表现手法要丰富,贵在灵动;图文配合,贵在精准。首先,图片数量要适当。在设计年鉴专题图片时,要统筹全局。图片构成上要横版图片和竖版图片相互搭配,写实和写意的图片有机结合,同时图片数量要合理。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其次,图片质量要上乘。“千字易得,一图难求”。专题图片要有真实性、典型性和美观性,年鉴工作者要拿出“吹毛求疵”的精神来甄选图片。专题篇首图尤其要注重视觉冲击力,起到画龙点睛、统领全局的作用。再次,制版要精良。把这些经过精心筛选的图片选定后,还需按照一定的美学原理,进行别具匠心的版式设计。有主题、有重点的图片专题,才能给予人鲜明的印象。
图片资料的平时积累工作是做好专题图片的基础。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多观察、多积累。多关注党报党刊、新闻媒体、图片网站、摄影比赛、自媒体等各种途径的图片,看到好的图片及时收集整理。同时,善于按图索骥,挖掘更广泛的图片资料来源。只有掌握大量的、丰富的、有效的图片资料,设计专题图片才能有的放矢。开阔视野,善于借助社会各方力量拓展图片来源渠道。在收集图片时,要跳出部门供稿的框框,放宽视野,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收集。南宋郑樵在《通志》中说:“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图至约也,书至博也,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作为新时代的年鉴工作者,必须坚持“图文并重”的理念,不断提高“精品意识”和“版权意识”,依靠自己、依靠投入、依靠社会,把年鉴的专题图片真正做美、做精、做亮。
三、科学设置框架
地方综合年鉴框架是指年鉴基本内容的结构体系。框架设计是把总体事物分类、分层次,然后根据每一类、每一层次内容的界限确定特载、专记、条目、图、表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再把这些表现形式依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组成科学的、反映总体事物的资料系统。地方综合年鉴框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搜集、选择和组织资料。框架设计作为编纂年鉴的基础,是对全书内容和结构的总体构思,决定全书的内容选择和编排依据,确定各类资料的归属、层次和比重,体现年鉴的编纂思想、风格与特点。合理的框架设计,可以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均衡性,有利于分门别类地确定资料的归属和层次,明确选题和选材的范围、方向,能使地方综合年鉴的撰写、编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精心设计年鉴框架,是保证年鉴质量的关键环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第二章要求,框架设计应当“涵盖年度内本行政区域的基本情况”“做到分类科学,层次清晰,领属得当,编排有序”“体现年度特点和突出地方特色”“保持相对稳定,可依据年度特点和事物变化情况作适当调整”“分类应参照相关分类标准,结合社会实际分工和本行政区域特点进行”“一般分为类目、分目、条目三个层次”“各层次标题应准确、规范、简洁,能够揭示所记述内容的特点,避免重复”。围绕上述要求,设置框架首先要做到内容全面,分目安排不漏项,条目记载要详细。做到大的方面不缺,小的方面不漏,内容详略得当。其次是分类科学。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各地推行机构改革,职能职责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从地方综合年鉴所载内容与记述事项的广泛性、复杂性和实际编纂可操作性而言,地方综合年鉴不可能单纯以科学分类作为其框架设计的依据,而是必须将科学分类与社会分工相结合,并在很大程度上按照社会分工实际,来进行事项统辖、领属定位。”
最后,从品读的4部精品年鉴的框架来看,还要做到提炼标题,做到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字数越少越好,要有地域特色,但不能标新立异。标题“既要能揭示篇目下共有的本质属性,又要简短明了;既要具有时代特色,还要避免用政治口号作标题;既不能用外延过大的标题,也不能将所辖的分目名称简单地合并;既不能用单位名称、某项工作作名称,也不能产生名称概念错误、逻辑错误。”
四、准确编写条目
地方综合年鉴条目是年度信息资料的基本单元,是地方综合年鉴的微观结构,是框架设计内容的具体实现,是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条目编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地方综合年鉴的整体质量。《补充规定》强调“条目分为综合性条目和单一性条目等类型。综合性条目反映年度内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总体情况和主要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般应包括基本情况、主要成效、年度特点、存在问题等;单一性条目一事一条,时间、地点、人物(件)、结果等基本要素齐全。”“年鉴条目选题选材应当注重资料的有效性、典型性、新颖性和连续性。条目标题应当准确概括条目中心内容,文字精炼,中心词一般应前置,不得使用总结式、口号式等表述方式。”这就要求准确编写条目。
从品读的4部精品年鉴的条目设置来看,要严格按本行政区域所辖范围组织材料,做到“越境不书”,体现地方性。年鉴条目主要记述年度内发生、发展的情况,一般不追溯历史,对未来也不展望、预测;对尚在计划之中、年度内未付诸实施的事,不予记载,充分体现年度性。设置主题相同的部分固定条目,这些条目相对稳定,每年设置同一主题,逐年注入新内容,体现连续性。对年度内发生的大事、要事、特事、新事,则设立新条,从标题和内容都突出一个“新”字,体现新颖性。条目选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选出有重大社会价值和重要资料价值的题材;对热门话题、突发事件、重大失误、灾难事故等应该客观记录,体现客观性。要精心制作条目标题。标题是对条目记述的基本事实的高度概括与浓缩,必须紧紧抓住条目内容的主线,提炼条目主题,力求标题短小精悍,宜简不宜繁,宜短不宜长。
五、精心修改完善
年鉴初稿编纂完成后,编辑、副主编(执行主编)、主编应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始终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贯穿于编纂工作全过程,严格把好年鉴编纂质量关。
编辑要认真通读初稿,对前后重复内容进行删减,对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进行纠正,对表格制作不规范进行修正,对图片说明要素不齐全进行补充,对语法错误、文字不简练、行文不规范、计量单位不统一、称谓不准确、编排无序、文不对题以及错别字等进行精心修改。
副主编(执行主编)要对全书认真审核。一是审核全书是否符合年鉴的体例,综合情况(概况或总述、综述部类)、动态信息(对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发展变化情况的反映)、辅助资料(大事记、统计资料、法规文件、书目文摘、附录等)、检索系统(书前的目录和书后的索引)等年鉴内容的四个组成部分是否全面。二是审核框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框架是地方综合年鉴的纲目,是体现一部年鉴的编辑思想、内容结构和特色形式。年鉴框架要坚持全面系统、特色鲜明、稳中求变的设计原则,如果框架结构设计不当,难免造成内容的杂乱无章,使地方综合年鉴丧失了自身独有的特性。所以,要检查框架分类是否科学,领属是否正确,层次是否清晰,立题是否精准等。三是审核大事记的收录是否得当。要重点检查收录的大事是否全面,是否体现年度特点和地方特色,编写的大事记是否简短精炼,防止将一般事物、日常性活动写入大事记,也不能简单以领导为标准确定大事,把大事记写成领导活动记录。四是审核照片的选用和内容的记述是否合规。如刊载领导的讲话内容是否核对出处等。
主编是年鉴质量把关的最后关口,更要有质量担当,不能当翘脚老板。重点是检查年鉴稿政治观点是否正确,体例是否符合规范,框架结构门类是否齐全,装帧设计是否庄重,版式设计是否美观,排版格式是否符合出版要求。
总之,要秉持“质量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严格把好政治关、政策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磨文稿,以确保年鉴的编纂质量。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地方综合年鉴作为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逐年记录好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新气象、创造的新辉煌。应更多地记录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创举、新业绩,记录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不能只顾领导喜好,而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兴文化、展形象,根据不同受众群,制作简洁明快的口袋书、宣传画,拍摄微视频、编辑flash动画等投放到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提高点击率。开展地方志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合,在保留原有传统赠书模式外,主动“走出去”,采取现场互动方式,为参与者赠送带有地方志机构logo字样的笔记本、手环和书签等小巧实用的文创产品,提高大众对地方志的认知度、关注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地方志资料目录,拓宽征集渠道,购置稀缺方志书目,同步做好纸媒年鉴的交换工作。拓宽年鉴阅读途径,对存量年鉴进行数字化扫描,实现关键词检索的查阅方式。
七、推进网络化趋势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年鉴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年鉴的社会效益。我们要改变传统纸质版年鉴,以网站为依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编纂好的年鉴直接放到互联网上,拓展年鉴信息传播的平台,方便更多的人查阅资料。
年鉴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还可以包括音像视频等动态构件。年鉴中的每个字、词、图、照都可以“超链接”方式,无限扩充相关的动画音像等资料。使用者可以利用鼠标任意地进行快速检索和打印。年鉴大事记在纸质版年鉴中是用文字形式来记录的,而在年鉴网页中心可配以动态的视频资料,变成全年大事纪录片。年鉴附录资料信息量大,能集中反映诸多内容,若附上当年度有价值的音像史料,比如获国家级奖励的本区域影视音乐作品片段,较之传统的年鉴附录,其“可读性”已经跨越到一个新的高度。网络年鉴还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不单通过目录可以检索年鉴内容,读者在检索窗口输入某个关键字词,就可以搜索到相关的年鉴条目,查阅资料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