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丁 民间历来视添丁为大喜事,尤以初生为最。生了小孩之后,首先要到外婆家报喜。报喜时一般带上鞭、糖、肉、鸡四样。当外婆家的亲戚得到喜讯后,在三天之内要带上蛋和鸡去看望“月母”。临盆三朝,要请接生婆给小孩洗个澡,俗称“洗三朝”。洗澡时,将金银首饰放在浴盆里面,用菜油煮熟的鸡蛋在身上滚动,给新生儿清除污秽,送上祝福。接着要将小孩抱至祖堂神龛前拜祖宗,宴请亲戚朋友,开展系列庆贺活动,叫“做三朝”。小孩满月,通常要请理发师为婴儿剃去胎发,叫做“剃满月头”,并宴请亲朋,谓之“做满月”,娘家也要接产妇“吃满月饭”。
哭辞嫁 是流传于境内的一种婚嫁旧俗。即在女儿出嫁的头天晚上,出嫁女家中先烧好茶(一种用花生、芝麻、茶叶等多种配料烧煮的九味茶),请自家的姑母、姑奶奶和伯母、叔母、大嫂等族中女性亲戚,一起围坐喝茶,伴娘为出嫁女梳妆盘头发。大家边喝茶边听出嫁女母女哭诉,偶尔也劝慰一下母女俩。哭辞嫁一般有四个意思:一是诉说母女情;二是诉说分别苦;三是感谢养育之恩;四是交待嘱咐。哭时,由娘先开口,首先对来宾表示心意,接着对女儿哭道:“菊花开来一片黄,女儿就要离开娘,粗茶淡饭养大你,养育之恩儿莫忘。”女儿接过来哭诉:“莲花座上坐观音,女儿跟娘不能分,昨日离别后日回,三朝回门看娘亲。”娘安慰祝福女儿:“莲花开时一层层,莲子结得一排排,莲子落泥生贵子,娘儿终久要分开。”女儿反过来宽慰祝愿母亲:“石榴开花红胜火,多谢亲娘开导我,女儿不在娘身边,菩萨保娘福寿多。”母女俩一直哭到天亮,在临上花轿时,女儿最后哭道:“一脚踏进花轿门,女儿成了别家人,大雪大凌留不住,狂风暴雨也要行。”母亲最后对女儿祝愿说:“我儿终是外姓人,娘想留儿留不成,今日热热闹闹去,日后风光做场人。”
王爷会 流传于嘉鱼县,中心内容是祭祀靖江王,最有趣的活动是“扛王爷菩萨”。当地有不少靖江王庙,每一座庙都有两个王爷塑像,一个固定在庙里,接日常香火;一个由附近村子轮流抢回去供奉。每年六月十九日都要开“王爷会”,沿江一带的村民上一年“扛”赢了的村民们,由八名男子将王爷抬去庙会,大队人马一路吹打欢呼前进。同时,周边村庄同样挑选八名小伙,在鞭炮锣鼓声中赶往庙会,准备“扛王爷”。“王爷会”上,祭台中间摆放了各村带来的鱼、羊、猪头三牲祭品,还有盐茶卤鸡蛋称为“定风珠”,请靖江王爷用以平息风浪,减少船民的颠簸之苦。祭祀之后,由老和尚点燃一炷香宣布“扛王爷菩萨”开始。他们一个对一个,凭力气、技巧争夺长杠。一炷香烧过,老和尚发令“停”,谁控制了杠子,谁就算获胜。到第二年六月十九日又将进行新一轮“王爷会”。
茶俗 流传于赤壁市的一种茶文化。该地的茶文化历史上承西汉,下启唐宋,流传至今,内涵十分丰富,在采茶、制茶、饮茶等方面都有呈现。采茶一般选在清明前后,故有一首《莼川竹枝词》曰:“三月春风剪嫩芽,村中少妇解当家。残灯未掩黄粮熟,枕畔呼郎起采茶”。明清时制作砖茶,须白纸封固,贴上红签,故有《莼川竹枝词》曰:“茶乡生计即山农,压作方砖白纸封。别有红签书小字,西商监制自芙蓉”。饮茶习俗更是丰富多彩。场所除每个家庭外,还有茶馆、茶社、茶亭;品种有花椒茶、米泡茶、泡糖茶、菊花茶、桂花茶、茉莉花茶、姜盐茶等。形式除了各种茶话会外,还有节令茶俗和喜庆茶俗等。节令茶俗最重视的是大年三十的晚茶,配料极为丰富,有各种花茶或姜盐、绿豆、芝麻、黄豆、炒米、花椒、加上上等茶叶烧煮冲泡而成。此外,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均有饮茶庆节之习。喜庆茶俗分认亲茶、哭嫁茶、上轿茶、拜堂茶、交亲茶、闹房茶、三朝茶、回门茶、寿庆茶、发奶茶、探生茶。此外,还有丧茶、说情茶、送礼茶等。
打全灯 是流传于通城县的一种丧葬习俗,凡参加坐夜的亲朋和死者的亲属都须参加。因参与人数较多,且绕行路线复杂多变,要由道士在前面牵住一条长绳,众人一手攀住绳子,一手持蜡烛香火尾随行走,“踩八卦图”,故称“打全灯”。打全灯场面热闹,厅堂内及屋外场地,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不息,人群鼎沸,灯烛一片。打全灯需购置的蜡烛及付给道士的封筒钱,一般由死者的女婿负担,死者没有成家女婿的,由子媳负担。
唱贺戏 流传于崇阳县。旧时,崇阳民间,若是某家遇上结婚、生小孩、大人做寿或其他喜事时,兴由同村人相邀为主家唱贺戏。村里人只出力搭戏台、接戏班,而招待戏班的酒饭和工钱由主家承担。“文革”时期破“四旧”,民间提琴戏班解散,唱贺戏习俗曾一度停止。80年代后,各地戏班恢复,唱贺戏愈兴。
神歌 流传于通山县,由日月崇拜等民俗信仰伴随古老祭祀活动传承演变而来。每年农历初二至十五夜晚,是神歌的演唱时段。以自然村为单位,以祠堂或大堂屋为聚集演唱地点,男女老幼围火堆而坐,从吃过晚饭后开始演唱,直至第二天早上。神歌从点火、拜神、祭祀开始,分为“歌头”、“神歌”、“祝福”三个演唱部分。演唱部分仅用一面大鼓和一面大锣。“歌头”和“祝福”有固定套词,为朗诵部分,俗称为“喝”。“神歌”有限定的演唱格式及音韵平仄要求,为吟诵部分,通常称为“唱”。整个活动由“主人”、“歌师”、“歌郎”与有关人员及观众共同完成。
大屋雷中秋祭月 流传于咸安区桂花镇大屋雷自然村。相传,农历八月十五是月神的生日,所以每到中秋夜晚,月亮升起来时,各户在自家堂前(天井)摆上一盆水,让月亮影子倒映在水盆中,一家人围坐在水盆边,观赏明月,守候光华,共庆团圆,名曰“守月华”。与守月华相比,大屋雷已发展成一项大规模的中秋祭月活动。赏月不再用水盆,而是扩展为宗门前的专用水塘,名曰“月塘”。中秋夜,他们在月塘的月台上,设香案和三牲贡品,由主祭净身焚香,引领祀典队伍开展祭祖、请神、娱神、颂神、送月神等系列活动。此时,月塘倒映月影,人们围月塘祭月、赏月,守望圆满。祭月活动有鼓乐队伴奏,有三眼铳和鞭炮助兴,场面神圣、庄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