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市情概览
市情概览
地质构造
2019-09-06

       


      咸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幕阜山北麓。主要处于Ⅰ级构造单元扬子陆块区内,Ⅱ级构造单元为下扬子陆块(叠加盆地),Ⅲ级构造单元为江汉—洞庭陆内盆地(Ⅱ1-2)和幕阜山被动边缘褶冲带(Ⅱ1-3),四级构造单元有华容断隆(Ⅱ1-2-2)、通山台缘褶冲带(Ⅱ1-3-1)、九宫山后碰撞岩浆杂岩(Ⅱ1-3-2)、咸宁台坪褶皱带(Ⅱ1-3-3)。区内主要经历了克拉通基底形成阶段、克拉通及盖层形成演化阶段、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三个阶段,由于各个构造发展阶段应力场的作用方式不同,导致不同的应变特征及组合排列方式,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格局。(1)前震旦纪构造格局。前震旦纪扬子构造层构成本区基底,出露于南部省界处的幕阜山—九宫山地区,它们是扬子构造旋回的产物,其主要构造特征为扬子旋回形成的一套大陆边缘冒地槽型砂泥质复理石建造,普遍受到浅度区域变质而形成一套板岩—千枚岩系,同时形成一系列NW向紧密线性同斜或倒转褶皱及同向断裂,由于扬子构造层大部分被掩盖,断裂构造情况不明。(2)中生代构造格局。是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时形成的盖层构造的主体构造格局,主要特点:其一是印支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十分醒目的近东西向紧密线性褶皱和断裂系统被燕山期构造运动形成的NNE向宽缓隐性褶皱和同方向的左旋斜列断裂系统呈90°60°交角叠加改造而构成特有的干涉图案;其二是神农、花山期形成的基底断裂在印支燕山期强烈复活并被后期构造迁就,向上向下贯通成为深断裂,为岩浆上涌和向盖层侵入提供了通道,成为区内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3)新生代构造格局。新生代是断陷盆地、断凹盆地发展的主要时期,区内较大型盆地有:阳新盆地、通山盆地、崇阳盆地、燕夏盆地,它们位于规模较大的近EW向与NNE或NE向断裂交叉部位,形成于燕山末期,盆地中除了沉积新生界陆相砂砾岩外,在阳新盆地和崇阳盆地中还见有喜山期玄武岩沿断裂构造呈线状分布。大规模断陷活动发生于北区,在咸宁赤壁一线以北、梁子湖断裂以西,受印支燕山期断裂构造的影响和限制,向西、向北断陷,呈阶梯状出现,形成堆积巨厚的K—E断陷→断凹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