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遗址位于赤壁市官塘驿镇双丘村石坑渡余家山。
石坑渡由于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早在 1926 年秋就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在此。由湖北省农委特派员刘子谷和中共蒲圻县委农民部部长沈国祯二人发展的共产党员龚辉銮、王培元,在石坑渡一带发展 5 名农运积极分子入党,10 月成立了石坑渡党支部。
1927 年 9 月 9 日,中共蒲圻县委、鄂南土地革命委员会在石坑渡建立(遗址被陆水河淹没) 。土地革命委员会蒲圻分会也同时在此建立,下辖 10 个区。9 月 9 日这天晚上,程浩泉参加中伙铺劫车回到石坑渡,立即召开党员负责人会议。决定当夜在双丘、大贵、洪下、大梅畈、潭头山各乡捉拿土豪劣绅,收缴他们的契约、帐本。第二天拂晓,石坑河南北两岸,土铳冲天,各乡农民武装押来土豪劣绅 80 余人,在王爷庙前草坪上召开群众大会,到会群众达 3000 余人,烧毁了收缴来的契约、帐本。当场处决了34 名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群众呼声震天。农民踊跃报名参加农民军,将农民军编为第五纵队,程浩泉任司令,辖三个大队,9 个中队,27 个小队。接着宣布农民暴动,于阴历 8 月15 中秋夜,攻打蒲圻县城。9 月底,国民党军队兵分四路进剿石坑渡。敌 115 团工兵营及通讯连占领余家山(又名仙人守桃山,海拔 580 米) 。在山上挖战壕,修炮楼,建弹药库,县委县政府被迫转移,农民军解散,革命转入地下活动。
1939 年秋,日军侵占蒲圻,蒲圻县政府迁到雪峰山下的白云庵领导坚持抗战。日军又在余家山上修战壕,加高炮楼,以此为据点,对付坚持抗战的九战区鄂南挺进八支队和鄂南山区的游击队、武工队,对峙达六年之久。炮楼、战壕遗址总面积约1 万平方米,第一道战壕在山咀前沿绕山腰约800 米,第二道战壕以炮楼、弹药库、饮水池为中心,环绕一周约300 米,炮楼高8 米(二层) ,内室直径5.5 米,墙厚70 厘米,炮楼东西门拱形,门高1.8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