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纪念墓位于通城县黄龙山天岳关。
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一月,日酋野岛率部分 3 路侵犯通城。左路从祟阳梓木港入四庄牌,经沙堆抵菖蒲港;右路由崇阳东关入下畈、青山铺、仙姑山;中路从大沙坪抵铁柱港。八日占领县城。日军 1,000 余人,伪军 2,000 余人,以坦克 10 余辆为前导,在 10 余架飞机掩护下,继续南犯。国民党军九二军二一师、八二师、九二师据守九岭关一线。十日,日伪军攻关不克,死 300 余人,伤 500 余人,退守县城,留伪军驻防琉璃坳一线。民国二十九年(1940)二月十日晨,日军 1,000 余人在炮火掩护下,再攻九岭。国民党守军九八师据险固守,激战至十一日午时,日军伤亡 300 余人,缩回县城。民国三十年(1941)元旦,日军町尻量基第六师团和天谷直次郎第四 O 师团由北港南犯,沿途遭国民党军、游击队阻击,九日晨方进至相师山、阳台尖一线布防,町尻师团派遣步兵 1 联队、炮兵和骑兵各 1 大队进攻九岭。驻马港的国民党守军新一 O 师不战而退,日军从马港直上宋家冲、杨塘坳一带。国民党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撤换新一 O 师
师长,令各部回师反击,五八军副军长鲁道源督新一一师协同反攻聂家岭、雄狮岩、齐角亭一线,激战数小时,日军败回县城。九岭一线仍由新一 O 师布防。鲁道源隶书“立马九岭”4 字,竖石碑于下石井。民国三十三年(1944)五月,日本关东军一部沿湘鄂公路南犯。二十八日下午侵占通城县城,又分两路攻九岭、天岳关。国民党守军新一三师以两团兵力防守锡山、九岭一线,兵力分散。当日黄昏,在日军陆空联合攻击下,九岭、齐角亭失陷。新一三师三九团撤至三角尖,新一五师一个团奉命增援,在天岳关与日军接战失利,九岭防线全部陷落。综上所述,国民党军九二军二一师、八二师、九二师先后参加了九岭、县城攻夺大小数十次战斗,死难者甚众。1939年5月,师长梁汉明于天岳关两侧修建“抗日阵亡无名英雄纪念墓” 。墓由仪门、墓道、永久亭、主墓、孙鸿基墓、碑林、无名英雄泉、墓群等8个部门组成。全部建筑均用条石构成。墓正面立有蒋中正题“气壮山河” 石碑,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墓被作为四旧而毁。1987年9月,通城县委、县政府批准按原貌重修此墓。
2002 年,该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