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市史志研究中心专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共咸宁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133”区域和产业布局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公园城市建设指南》等内容,并围绕史志部门助推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开展专题研讨。
胡文:咸宁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要隘,南依幕阜群山,北拥黄金水道,自古以来便是商贾如鲫、兵家必争之地。到1926年,鄂南以县为单位的党的基层组织已经全面建立。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进程中,咸宁人民用鲜血与生命在南鄂大地乃至祖国山河书写出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存在的问题:遗迹遗址多,保护利用少;宏观研究多,重点突破少;自然分布多,集中展示少;馆藏史料多,宣传传承少。
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城市发展新理念的划时代形态,是一套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融合、生产生活空间相适应、自然经济与社会人文相融合的复合系统。咸宁作为红色文化城市,在公园城市建设进程中理应凸显红色因素。我们建议,“十四五”建设期间,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在公园城市建设中注入红色文化元素。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既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不断营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又要注重不断擦亮咸宁人民革命文化名片,赓续传承革命精神,不断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灵魂,以进一步凝聚激发全市人民砥砺前行的创造力与战斗力。以城市购物中心、中小学幼儿园、公共文化机构、城市社区等为目标,将本地革命文化元素自然地融入城市建设,这既是城市的文脉所在,也是城市的特色亮点。建立完善组织、宣传、统战、文旅、党校、史志、退伍军人事务和大专院校、社会力量等多方共同参与史志研究的大格局,全面深入地挖掘、研究咸宁人民革命文化。
鲍伟平: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应该是绿色的城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应该是文明的城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应该是宜居的城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应该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应该是幸福指数高的城市。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应该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史志部门的主责就是编史修志。编史修志就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工作。习总书记讲:“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加家园情怀”。史志部门虽然不是经济建设主战场,却能为地方增添历史文化底蕴提供支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所以史志部门要在公园城市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切实高质量发展史志主业。一是编写中国共产党地方史,保护、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名片。二是建设方志馆,打造展示、利用历史文化平台。三是编纂地方志,传承地方志历史和乡愁。
刘彩云:联系工作实际,咸宁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城市。北伐战争汀泗桥、贺胜桥著名战役,确立了咸宁在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地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鄂南为中心的鄂东南苏区是湘鄂赣苏区主要组成部分,版图约占湘鄂赣省二分之一。全盛时期共产党员人数占全省同期党员人数60%以上。但我们保护意识较差,遗址损坏严重。我们要改变现状,就要把对革命遗址的管理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依靠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两条腿”走路,实现包括革命遗址遗迹在内的党史资源的全面保护、充分利用和良好传承。 (一)认真做好红色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使红色旅游规划与全市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文物保护规划相衔接。在充分发挥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特色产品。(二)是开发“红”色观光游。咸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应保护红色文物景点,开发红军战斗、生活线路,生产“红军”牌系列产品,将为咸宁休闲旅游产业增添许多亮色。(三)为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工作,培训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精心打造红色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研学旅行等带动了大批青少年在红色景区开展红色教育,未来,要将更多元素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进一步激发红色旅游市场的活力。
贺荣华:忠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季羡林大师讲,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教我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思想只有入脑入心,才能外化于行,才能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中(饮食起居、吃穿住行)自觉践行。如低碳经济、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等等。摒弃生态文明与我无关的思想,摒弃过去征服自然、掠夺自然的行为。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史志研究工作。围绕中心,围绕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建设,深刻思考,统筹谋划史志事业“十四五”规划。以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当前工作。新办公地点装修改造、咸宁市革命纪念馆建设与布展、咸宁记忆馆建设布展。加强红色文化研究宣传, “红”“绿”结合,双轮驱动。